海淀区7所民办校转公办新增1万个公办学位

发布时间:2022-06-12 期号: 1640期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记者日前从海淀区教委获悉,海淀区按政策拟将7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

  海淀区教委按照文件要求,确定区内7所“公参民”学校需要调整办学性质,具体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校名不变,并作为新设立的公办学校开展新学年的招生入学工作;清华附属实验学校转为大学举办的公办学校,校名不变;民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将分别转入由大学举办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这2所公办校。

  另有3所“公参民”学校规范后将继续举办民办校:一零一实验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启慧未来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北实验学校,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

  招生和升学方面,上述7所学校民转公后,招生规模与往年基本持平;在校生的初中学考升学方式不变,2022年新招收的初一学生按照市教委相关政策执行。海淀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初步计算,规范后,海淀区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优质公办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收费方面,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后,上述7所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国家规定免收学杂费,高中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公办高中标准收取相关费用。

  相关链接

  2021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文件从严格界定范围、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规范公有教育资源使用、严格规范招生、落实工作责任等六个方面入手,对“公参民”学校进行专项规范。

  按照教育部文件,“公参民”学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教育部文件要求,前两类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第三类学校在实现与公办学校脱钩后,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