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辅导之调整睡眠  关注初三考生的睡眠

发布时间:2022-06-12 期号: 1640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心理教师 郑 璐

 

  案例:已入六月,距离初中学考越来越近,晓晨开始有些失眠,平时上床就能入睡,现在翻来覆去要近30分钟才能睡着。他要求妈妈给自己去医院开一些帮助睡眠的药,但妈妈担心药物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最终用维生素假装安眠药给晓晨服用。

  分析:青少年需要比成人更多睡眠。对初三考生来说每天至少需要7个小时的睡眠,才能保证大脑好好进行思考、记忆、处理情绪和与他人交流。足够的睡眠是促进大脑不断整合生长所必需的。由于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长期睡眠不佳会让人学习时提不起精神,烦躁不安。

  睡眠常常跟情绪状态相联系。对于考生来说,焦虑和紧张是生活的常态,一旦睡眠质量下降,例如频繁入睡难,多梦,早醒……就要考虑是否产生了情绪问题。很多考生会像晓晨一样,在临近考试时感受到更大压力,从而变得更加紧张和焦虑,导致睡眠不佳。关注睡眠,及时调整不良情绪,有助于考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策略:保持好心态,稳定生物钟

    有些考生对睡眠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一旦原有睡眠节奏被打破,就会变得很紧张,从而更加重了入睡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入睡困难。其实进入初三后半程,尤其是“一模”“二模”前,考生都会感觉压力陡增,睡眠质量下降。这时候要告诉自己:失眠并不可怕,这是正常现象,一两个晚上睡不好,不会让我崩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让对睡眠的恐惧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

  有的考生则走到另一个极端:经常熬夜刷题,通过减少睡眠、延长学习时间来追求效率,这种做法会让大脑长期处在疲惫之中。大脑为了应付学习任务被迫兴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晚上兴奋的生理状态,即使到了考前想要调整也不容易了。所以,考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物钟,既不苛求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频繁熬夜刷题,要合理休息让大脑发挥最优功能。

  划分睡觉区,留意咖啡因

  设置专属的睡觉区,与学习、娱乐区分开来。床就是用来睡觉的,不要把作业和试卷带上床,不能在床上写作业。也不要把床当作娱乐的场所,睡前不阅读故事,尤其是那些情节刺激的小说和漫画。

  布置睡眠环境时,要提前关闭影响睡眠的“光”源。睡觉前至少提前1小时关闭数字产品,比如电脑、手机和电视,因为电子产品和荧幕的光源会刺激青少年,使清醒时间变长。如果入睡困难,可以试着在上床前30分钟就把屋内照明灯调暗。也可以喝一点牛奶或者洗个热水澡,这些都有助入眠。

    留意饮食中的咖啡因。对一些青少年来说,碳酸饮料、巧克力、奶茶等食物都可能让他们整夜无眠,如果最近的睡眠已经不太好,就尽可能不吃这些东西。

  运用呼吸法,调整好情绪

  焦虑和紧张是导致考生睡眠不佳最常见的情绪原因,如果脑子里总有各种各样的担心,身体也就放松不下来,那么自然是睡不好的。推荐考生使用一种高效的放松方法——呼吸法,可以在睡前用此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觉察自己的身体反应,从而恢复平和的状态。当人的情绪不紧张了,身体也就放松了,自然比较容易入睡。

  具体做法是:首先找一个安静且不被打扰的地方坐或躺着,闭上眼睛,尝试深沉缓慢地呼吸。体会呼吸时鼻尖的感觉,感受吸进去的空气比较凉,吐出去的空气比较温热;观察自己的腹部,缓缓吸入空气,吸气时气体充满腹部,肚子会鼓起来,短暂停顿后,再慢慢吐气,吐气时尽可能排空气体,感觉到肚子瘪下去,也可以将手放在肚子上,感受手随着呼吸一起一落。如此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考生也可以到网上搜索“呼吸法”,获取跟练的音频。只要每天花几分钟进行练习,就能够有效恢复平静,长期练习甚至能够减轻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积极暗示,主动求助

  睡不着的时候不要责备自己,要学会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暗示,如用困倦的语气在心里轻轻地说“我已经很困了”,帮助身体接收这个暗示信号。案例中晓晨虽然只服用了维生素,却依旧起到了助眠的作用,这其实也是他对自己的心理暗示。

  最后,如果考生尝试了所有方法还是不能改善睡眠,而失眠状况已经不能忍受,那么一定要及时告诉父母,并去专业医院就诊,不能自己随意服用药物。安眠药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生评估后使用,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不恰当服用安眠药不仅不会改善失眠症状,有时候还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