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辅导之学会陪伴居家办公  遇见幸福
——写给线上授课的教师

发布时间:2022-06-12 期号: 1640期

北京市密云区第五中学教师 蔡瑞文

 

  因为疫情原因,学生和教师现阶段处于居家线上学习、办公状态。线上课程学习监控困难、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这个过程也给教师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

  “惘”课现状

  前段时间,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科、年龄、性别的教师进行了调研:

  教师A: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掌握学生的状态,因为即使学生打开了摄像头,小部分学生也会趁教师不注意时关掉;有的学生可能开着摄像头,但在教师看不见的位置悄悄玩其他东西。

  教师B:感觉很累心!一是课下监督难。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只能以语音的形式考查,但无法分辨学生是在背还是在读。二是要求学生背字词句,“千呼万唤不出来”;即使开始背,往往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听到声音好难。三是学生身边缺少同伴和集体的激励作用,没有思想的碰撞,对求知欲的激发是个问题。

  原因分析

  教师的反馈中有焦虑情绪。焦虑不是坏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身体保护机制,是人类的基本情绪,是安全需要的体现。

  居家教学,缺少了师生、生生间肢体、眼神的互动,就会感觉无助、焦虑,缺乏安全感和踏实感。另外,教师被尊重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尤其是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倾听,这也会产生一些焦虑。

  改变行为

  1.课上充分运用腾讯会议的应用功能与学生互动

  教师要充分使用腾讯会议中的各种功能,增加对线上课堂的高效把控和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引导。

  (1)利用应用中的签到功能和计时功能,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和时间控制。

  (2)运用互动批注和投票功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可以把数学题、英汉文章或图片进行屏幕分享,然后让学生启动互动批注功能进行画图、标注、讲解等。也可以用投票功能对客观题进行选择,以便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还可以在PPT中插入腾讯共享文档,让学生线上同时回应、编辑。

  (3)鼓励学生运用直播功能开讲。教师讲过多遍的知识,学生还是掌握不了,是因为学生缺乏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自己讲,就是促使其主动构建知识,效果胜过教师重复多遍。

  2.调动学生积极情绪

  教师可在课间与学生一起做个简单欢快的小游戏,两三分钟的投入就能唤起学生的热情和积极的反馈。

  3.挖掘学生自学潜能

  心理学中的责任扩散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件事需要所有人负责时,其结果就是没有人去做。教师可在上课前一天把课件(不含答案)发给学生,按照知识点(块)或文本标注负责讲题的学生组别或名单,鼓励他们去探索新知,相信高科技时代的学生有办法学会。为避免学生只会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十之一二,教师可同时给学生分配评价打分的任务。不要担心学生“讲课”效率低,他们的成就感、获得感是激发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主要因素。

  4.倾听共情特殊学生

  对于上课不开摄像头的个别学生,教师可在课下联系他们。首先要关注他们的情绪、情感;然后了解情绪背后的故事,努力发现他们的优势和潜能,通过倾听和共情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

  5.构建积极支持平台

  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给予他力量和智慧的平台或团队。教师遇到困难,可跟同事、领导聊聊天,互相支持,寻求完善和改进的方法策略。同时,宣泄负面情绪,对维护自己的健康也大有益处。另外,工作之余进行静思冥想、瑜伽、跑步等,也能保持身心强健。

  6.习得幸福,提升自我效能感

  教师居家办公期间,不再需要每天早晨六七点到校、晚上七八点下班,可以在工余时间外塑体型、内养情趣。同时,教师也会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培育亲子关系和更甜蜜的伴侣关系,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不只是主观感受、虚无缥缈的心灵鸡汤;幸福不只是“饥饿的人能吃上一碗面”的生理体验;幸福也不只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体验巅峰时刻”的情绪体验。幸福可以用多个指标和维度去测量、去体悟。幸福力不是本能,生而知之,而是可以习得的,即通过练习可以获得。教师不妨从下面简单的操作开始:每天和人分享让自己产生愉悦感、积极情绪、成就感的三件事,如运动之后减了0.1公斤;看到几天未谋面的学生打开摄像头露出了阳光的笑脸;发现学生自我探索的潜力;感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坚持两周试试看,工作和生活的质量都会有所提升。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