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孙梦莹) 昌平一中教育集团统筹内部优质师资资源,以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生物为试点学科,采取“云”端协同备课、“双师”课同步讲授的形式,在四个校区初一年级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共享课程实践。
“双师”课由集团科目主讲教师牵头备课。四校区四位教师通过视频方式集体备课、研讨,探索解决各校区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校区教学共研、共备、共评,解决校区间距离远、教师交流不方便的问题。
目前共享课已排入各校区常态化课表,实现每周三课后服务四校区同时开课,参与教师32人,覆盖26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四校区利用新技术激发新活力,开展“双师”课堂建设,创生“双师”课堂教学新模式和“网络教研”新样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探索智慧教育。
西关校区初一(6)班学生周钰介绍:“课上我们会和其他校区的同学一起上课。各校区优秀教师为我们上课。同学们还可以拍照上传自己的答题过程,供其他同学学习不同的解题思路。我通过上传自己的解题过程,回答同学的问题,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课后,本校区的教师还会为我们指导、答疑解惑。”
中滩校区初一(3)班学生谢鸿帆认为四个校区的教师都很专业,课堂上同学们积极踊跃。能与集团其他校区的同学和老师互动,感觉非常有趣又有动力。“双师”课是他每周最期待的一节课。
在一堂《<骆驼祥子>文本细读》的共享课上,主讲人是本部校区教师闫立稳,西关校区管瑞娟、天通苑校区郝莺莺、中滩校区李静三人是助教教师。本部初一(1)班学生党子童下课后表示,通过主讲教师生动的讲解和三校区同学细致的讨论互动,自己对“祥子”有了进一步理解:当时,军阀混战,搜刮民脂民膏,不顾底层人民的死活,其中“大兵”和“孙侦探”就是代表。正是当时黑暗的社会把“祥子”推向了毁灭的深渊……走出教室,望着湛蓝的天空,他对课程意犹未尽。
“双师”共享课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集团化办学优势,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科学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除“双师”课之外,学校丰富的校本课程、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学生个性化课后辅导、课后延时服务等,都是结合自身实际推进落实“双减”工作,优化课后服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