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农场里研究园艺,熨烫整理衣物……北京十一晋元中学利用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推进劳动课程建设,开发了劳动课程框架体系,包含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劳动三个维度,共10门课程,包括家政课、维修课、志愿服务等。
在元气活源农场课上,学生自主设计及运营。学校教师张文硕介绍,从农场最初的空间设计、运营管理,到后续农作物的种植,农产品的研发、销售,科学研究的实施等,都由学生具体实施和运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如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在参与劳动和实践过程中实现课内外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劳动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元气活源农场课程包括两种类型:短期进行的项目式学习,以及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的作物从种植到丰收全过程的体验。在收获作物的同时,学生针对科学研究课题进行实践探索,并在学期末进行项目成果汇报。
十一晋元中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给予“元气能量”奖励。学生参与劳动课程后要将成果上传至云平台。任课教师会根据事先制定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量规,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赋予相应的劳动课程学分,表现优秀的学生会获得一定的“元气能量”奖励。学生的劳动课程评价学分将会影响其校内荣誉的评选,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课程。“元气能量”是校内流通的虚拟货币,可扫码支付或转账,还可以用来兑换奖品、租赁种植土地、预约活动场馆等。
学校设计劳动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形成了丰富的劳动教育主题课例成果。美食小当家课程:利用学校食堂资源,由后厨师傅教授,学会做四菜一汤,成为晋元最有幸福感的课程;维修课程:由学校后勤师傅主责,带领学生维修损坏桌椅、装饰教室等,引导他们爱护公物,提升责任意识;理财课程:由学校财务、人力老师开设,引导学生学会掌管零花钱,规划好人生财富。
学校还鼓励学生加入劳动基地建设中,由学生提出需求,组成团队进行设计,目前已落成劳动技术一条街“元梦街”,供师生休闲、学习、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学生团队还设计并参与施工,落成“STEAM”创客中心,供学生参与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