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校长 滕亚杰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校深知“双减”工作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努力把“双减”工作抓紧抓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实践过程中,灯市口小学的思路和实施路径是“一个宗旨”“两个优化”“三个突破”和“万事归一”。
“一个宗旨”,即“双减”工作是新一轮改革,是要构建、完善“五育并举”的高质量育人体系。
“两个优化”,即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课堂结构和模式。
“三个突破”,即突破作业管理、突破课后服务、突破家校社协同育人。
“万事归一”,即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才能真正解决“双减”政策落地。
在突破作业管理上,学校严格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在课堂上解决一部分作业后,一、二年级就没有课后书面作业,高年级则更趋向于综合性作业,逐步探索出作业管理的“四步走”路线。
一是设计分层作业,让作业有梯度可选择。如高年级数学课作业包括“基础练习”“综合运用”“拓展探究”三个层面。教师根据学情给出建议,适时引导,鼓励孩子挑战更高层面的作业。
二是设计融合性作业,体现多学科联动。如科学作业,尝试“生活中的科技”主题作业,各年级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围绕“科技与健康”“科技与安全”“科技与环保”“科技与植物”“科技与天气”等主题进行探究式作业。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活动为形式,通过教师课上讲解、查阅网络和图书馆资料、咨询专业人员等方式,自选小主题再进行深度探究,利用“画一画、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拍一拍”等方式将探究作业成果呈现出来,交流展示。
三是设计实践类作业,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这样学生可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真知。如植物栽培主题综合实践作业覆盖一至六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种植花卉和蔬菜,从播种开始,用图文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成功的经验。六年级学生小苏就说这次种植经历非常难忘。他精心呵护小苗,但有一天下大雨,小苗被雨水砸坏了。他非常懊恼,但也懂得了每个小生命的成长都不容易,要更细心、更用心,留意每个细节。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一次劳动作业,也是一次生命教育。
再如,学生参与中国美术馆“为新时代人物塑像”作品巡展的讲解员活动,也是美术实践作业的一部分。学生需要提前做大量准备,包括前期调研、搜集资料、撰写文本。这不仅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榜样教育,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实践能力。2021年,学校有31名学生获得“中国美术馆小志愿者”荣誉证书,10名学生成为“优秀小志愿者”,31名学生被聘为2022年“中国美术馆在册小志愿者”。这也激励学生继续开展实践类作业,在实践中学习和收获。
四是开展“无作业日”,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学校将每周二定为学生自主日,学校和家长都不留作业,由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主安排。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有给自己留作业的,例如练琴、跳绳、阅读、写日记等,还有做家务、为家人做顿饭的。自主日的灵活性,给学生留下空间,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双减”政策的推出是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得更好、学得更多,最终是为了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得到很多家长的反馈。有的家长说:“这学期实施‘双减’政策之后,孩子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作业。尤其是分层作业的设计,让孩子写作业的压力减轻了,兴趣提高了。”还有的家长说:“‘双减’政策是一份‘时代的礼物’,学校老师就是这份礼物的‘派送员’。借助‘双减’政策的东风,家校可以携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