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日前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和“一体化联研”活动。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教师王海芳和附属实验香山分校教师张喜印组建了“主讲教师+辅讲教师”实践共同体,在海淀进校生物教研员杭跃男的指导下,两校生物教研组其他教师共同开展了多轮次集体备课。两位授课教师协同备课、合作教学、互动交流,共同呈现了一节初二生物课,围绕“国产番茄的优质高产之路——遗传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开展“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
本节生物课例充分发挥集团教研优势组建实践研究共同体,借助教学一体机、直录播设备和相关教学软件搭建“双师环境”。教师研磨学习内容背后的学理,探索“双师课堂”的组织方式和实施策略,关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交流,探索技术助力学习活动有效实施路径,最终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双师课堂”。
接着,主题为“冬奥进课堂:一起向未来 中国有担当”的思政课“一体化联研”开始。海淀进校教育集团8所中小学思政教师全程参与。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长宋秋菊从主题、目标、任务三个层面进行说课,围绕“冬奥”这一主题情境,重点阐述了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中国担当、阐释中国担当、践行中国担当,做到“知情行”的高度统一。各校围绕“如何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和“如何做到‘情境—任务—内容’相统一”两个问题展开研讨。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表示,创新探索是关键,要构建研究实践共同体,贯彻“共研、共创、共享”的创新实践思路;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赋能学生学习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是支持的手段,育人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对学科育人价值的把握。要通过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适当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和有进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唤醒、推动学生持续深度思考。”罗滨说。
在海淀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项目中,第一期有4个试点集团和6所试点学校,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是其中之一,率先进行了人工智能助力一体化教学与教研模式方面的创新实践探索。
海淀区还承担了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和北京市“互联网+基础教育”项目,也是北京市首个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持续开展了系列研究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