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助力成长

发布时间:2022-03-07 期号: 1614期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校长 王 晨

 

  在北京市“双减”工作的大背景下,《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落地并引发热议。

  通过评价方案可以看出,本次改革,应试和分数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学生既重视身体的基础素质,又重视理论知识,还要养成长久坚持的习惯,而且提供了很多选择,对于学生自主自愿、积极参与、养成习惯、终身坚持做了积极引导,真正着眼点是在学生健康上。有了健康、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中,人生才能更精彩。

  观念的改变是此次推动方案改革的重要条件。在“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的过程中,经常提到“无体育不教育”。这次调整后,分值虽然从40分增加到70分,但从考核方案实施的具体项目和措施来看,其本质是在缩小分值差距,目的就是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快乐参与,只要坚持每天点滴积累就能拿高分、拿满分。而家长、学校、教师要对体育工作有一个重新定义,不仅要改变“主科”或“副科”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体育与健康成长的载体,家庭、学校应该给予孩子全面的体育健康观。

  此次改革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作为一所初中校,坚持“学生的成绩只是学校的荣誉、学生的成长才是学校的成就”的教育理念,一直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学校根据自身场地和季节变化,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有计划地安排各项体育赛事。全校范围内的运动赛事有两个,即第一学期的体育节以及第二学期的竞技运动会。在体育节中,根据学生年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针对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安排不同赛事,有初一课间操比赛、初二篮球赛、初三体能比赛。竞技运动会提供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在让学生体验到竞技运动的激情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调节失败后的负面情绪,以培养健全人格。在这两项体育赛事之余,学校每月还针对不同年级设立打卡赛、拔河、跳绳、长跑等一些小型比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区体育局以及社会资源合作开展多元化体育课程。体育老师组织啦啦操社团,借力西城体育局开设武术社团以及手球队。同时借助社会资源,开展中国传统民俗运动,如花样跳绳、花毽等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运动项目,激发锻炼热情。

  体育工作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体育老师在这一环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学校体育组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特点统筹考虑初中三年的整体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到每学期的工作中,在确保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和收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的责任,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壮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评价方案定能引导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运动、重视健康,在“双减”大背景下,更能形成“五育并举”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