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记者日前从房山区教委获悉,“双减”背景下,房山区教师纷纷开动脑筋,探索减轻校内作业负担、提升课堂质量、开展课后服务,精准把握校情,多元分析学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探索完善机制 创新作业管理新模式
“以前学校是将作业管理直接下放给教师,或者由学科教研组、年级组自行管理,这就容易出现学科间作业不均衡、作业总量欠把握的现象。‘双减’工作开始后,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如何解决当前作业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为一名有20多年教龄的教学主任,石窝中学的隗秋利可谓绞尽脑汁。
他先后组织学生、任课教师、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家长委员会代表等开展座谈交流。收集、梳理、研讨、取经、征求意见、试运行,深入研读政策文件,精准把握学校校情,多元分析学生学情,从单一学科的管理迈向多学科的整合管理,经过层层研究,石窝中学形成一套作业管理新机制。首先学科组带领任课老师进行研讨,共同设计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量;然后班主任填写作业审核表,并与年级组根据当天所有课程内容、作业总量提出审核意见,通过后在班级公示。学生完成作业后将完成时间等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年级组、学科组定期抽查作业批改情况,展示优秀作业,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闭环的作业管理机制。
作业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既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科教学任务、教学进度等因素,还充分调动了学生、教师、班主任等的积极性,并与课堂教学、学生学情充分结合,切实达成了作业的减量提质。隗秋利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家校协作机制等,多方协作,共同促进‘双减’工作切实落地开花……”
研判学情分层布置 创新作业形式与评价方式
“老师,我觉得3号地球仪经纬线都没问题,但是地轴没有偏转,这是不对的。”
“老师,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标注极点。”
“大家的观察非常细致,接下来我们再思考一下,地轴是否偏转会对哪些情况产生影响?”北京四中房山分校的张瑶瑶是一位入职刚满一年的年轻教师。批改《地球运动》这一章节的课后作业时,她发现学生对立体空间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太阳折射点转移带来的影响理解不够准确。她还发现,老师在学生作业本上几句简单的评价,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她说,作业的设计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教与学的反思与提升,还包括教与学的互动与评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通弄懂地球相关知识,在学科组老师的带领下,她创新形式,给学生布置了自制地球仪的作业。在收到学生自制的地球仪后,她将优秀作业分为一组,略有欠缺的为另一组,带到班级讲评,并请学生互评,然后做出评价和指导,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共同提高。
“通过这次创新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我们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张瑶瑶说,“这个学期,我们每月都会组织一次类似这种学科活动形式的作业,包括用拼图大赛加深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了解等。加强作业设计和研究,控量提质,创新作业形式,将作业与学科特色活动进行融合,让作业形式更灵活多样。游戏、演讲、朗诵、书法、唱歌、观影等成为作业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作业,在做作业中创新思维,协作进取。”
做好家校连心桥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课后服务有用吗?比我们在校外报的几千块钱的培训班强?”“回家也没作业了,家长什么都不用管了?”
“各位家长别急,我一个一个解答……”周口店中心校四年级1班家长会上,面对家长对“双减”实施后的疑问,班主任李贺英一一耐心解答。作为家校协同的重要桥梁,班主任既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政策的宣传者、解读者。
“先回答大家最关注的作业问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对于作业提出更高要求,要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李贺英说,“刚才有家长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也只有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怎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我们在班级管理上使用的是小组评比制,以往更多的是对纪律、卫生等内容进行评比,‘双减’政策执行后,我们更加注重课堂知识的小组讨论,通过小组交流发言、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答如流解答家长疑问,消除家长疑虑的背后,是深耕教育沃土撒下的汗水。每天在岗10个多小时,从课堂教学到看护午饭午休,从作业反馈到课后服务,班主任不仅要串接起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还要带领学生破解一个又一个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为教学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