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课后服务  大兴学校各有高招

发布时间:2021-12-27 期号: 1600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大兴区各学校创新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五育并举”。大兴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学校纷纷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后服务路径,充分保证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

  117门课程“菜单式”服务

  该校以“自主+引导”育人模式建立“四维AB+”课程模式。即,“固本+提升”开展课业辅导,“必修+选修”按需供给课程菜单,“兴趣+特长”打通个性通道,“校内+校外”保障师资充足。“AB+”双段服务,即每周5天的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分成A、B两时段。第一时段即A段为作业辅导时段;第二时段即B段,以菜单选修课模式,根据品牌建设、育人活动、教师个人素养自主建立兴趣课程;“+”的延伸主要为延时托管和年级组的个性化统筹。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推出“问起来、写起来——温故知新时段”“动起来、趣起来——张扬个性时段”“练起来、干起来——强体提技时段”课程套餐。课程内容涉及作业辅导、学科答疑与拓展、素养提升,涵盖艺术、体育、科技、劳动、德育等方面。全校75名教师参与授课,引进34名校外教师补充到学校课后服务中,每周共设置117门课程,关注学生实际获得。

  大兴区第七小学:

  “1+X+S”项目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该校积极探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依据校情、学情,制定并实施“1+X+S”项目,开展课后服务。

  统筹项目“1”板块,学生在班级自主完成作业,教师走班制答疑辅导。组建答疑团队,在固定时间设立专门的答疑教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以落实“五育并举”为目标实施“X”项目,开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社团课程和自主课程。教师在自主课程进行分层辅导,巩固提高学生知识,满足不同学生需求。“S”即“service(服务)”项目,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满足家长需求。实施“1+X+S”课后服务,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又解决了托管问题。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亦庄学校:

  家校社合作推进体育锻炼“双转变”

  该校课后服务实行家、校、社合作,做好体育锻炼的“双转变”:由选拔精英转向服务大众,由单独体育锻炼转向体能锻炼与树立健康意识相结合。

  利用课间操、课后体育锻炼时间,制定每天的练习内容,师生共同参与;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培养学生兴趣,发展特长,促进全校体育文化发展的辐射作用;定期开展学生年级单项达标竞赛,起到以赛定学、以赛定练、以赛定标的目的,使体育锻炼的效果在竞赛中良性发展;鼓励家长开展亲子锻炼,为学生制定科学具体的校外体育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锻炼;借助医学专家的力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科学锻炼、合理饮食、控制肥胖和保护用眼等方面的科学指导。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

  快乐劳动六重奏助学生自理

  该校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通过“快乐劳动六重奏”,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科学防疫有我——每天消毒讲卫生,学生坚持用消毒湿巾擦拭桌椅及储物柜;班级建设有我——设置“班级小岗位”,给每个孩子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年级劳动有我——开展周末大扫除,学生认真整理年级的“加建空间”及各班的“幸福劳动园”;学校美化有我——清洁区劳动责任制,高年级同学走出教学楼,到劳动责任区捡拾垃圾;文明创城有我——小手拉大手的家校携手,每天垃圾分类并定点投放成了学生校内外生活的日常行为;动手实践有我——快乐劳动实践,在空中菜园组织种植体验,居家开展科技小制作。

  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学生培养了自理能力,增长了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的意识。

  德茂学校:

  16门民乐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该校金帆民乐团在普及民族音乐和课后服务活动中形成了“一帆领航,艺体两翼,三校联动,活力四射,五育并举”的崭新面貌。以金帆民乐为龙头引领艺术课程和美育教育,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中小学三校区分别开设16门民乐课程,保证专业水准、特色鲜明、多能多技,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中小学民乐团形成梯队建设,有助于后期高质量向前发展。金帆团曾多次在校内外大型活动中演出,均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展现了学校美育教育的成果。2021年该校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新田园教育理念优化课后服务

  该校以“耕以养德,学以致远”的新田园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基于田园葫芦文化特色课程,优化课后服务工作。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农艺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为亲手种植的葫芦刮皮,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开展田园葫芦特色课程葫芦烙制、葫芦彩绘、葫芦丝等,通过传统文化传承、美育知识延伸、多学科融合等多样化手段,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发挥校内优质教师资源,提高课程品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创新评价体系,结合红领巾“争章活动”,设立学校特色章,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实施。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