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获悉,借助“双减”政策契机和课后服务延长的在校时间,该校进一步加强体育学科建设,增加学生在校户外运动锻炼时间,率先在初中阶段实现每周5节体育课,每天坚持上下午两个大课间,加上特色体育社团,使学生在校户外锻炼时间每天接近2小时。
地大附中的课后服务2小时整体规划分为两个时段。15时30分至16时是全员体育锻炼时间,16时到17时30分是课后辅导和特色社团时间。在课后服务时间段,除了全员参与运动,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打破年级、班级界限,以俱乐部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特色体育社团,目前已开设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定向越野、健美操、皮划艇、网棒球等10余门特色体育课程。每周六还会组织较高竞技水平学生进行校内、校级间对抗比赛。
学校充分发挥校内体育老师的专业性和主动性,打破年级界限,跨学段安排体育课程,确保所有体育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还充分利用学院路地区高校密集的有利条件,积极整合周边高校资源和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力量,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到校授课或参与训练。目前学校开设十几门体育特色课程,其中60%由学校体育教师完成,足球社团课和精英队由国家队退役队员执教,篮社团和篮球队由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一级运动员训练,职业俱乐部教练执教学校网棒球队。
为增加课后服务时间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切实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学校制订了一项“跑、跳、投”计划。即每个学生必须参与跑步、跳长绳和投篮的课后服务。因学校面积和场地有限,初高中“跑、跳、投”每月轮换进行。
全员跑步运动中,学生每天上、下午在操场各跑8圈,合计每天3.2公里,每月累计51.2公里。学校还鼓励学生课外跑步,收集统计学生累计跑步总里程,每学期表彰奖励积极参与跑步的学生,并评选“地附最佳奔跑者”。跳长绳不仅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参加,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更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课后服务时间里,每个班级全员参与跳长绳,每天记录20分钟跳绳个数,每月公布班级成绩。作为全国篮球特色校,学校专门为初中学生编制了“篮球韵律操”,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开展班级间的“全员定点投篮”比赛,让每个孩子都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校长杨宝华介绍,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强化训练,帮助“小眼镜”“小胖墩”逐渐提升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