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体育不教育超越功利的育人理念

发布时间:2021-12-27 期号: 1600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国雄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强化以体育人,倡导快乐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无体育不教育”这一超越功利的首都育人理念,将引领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工作实现新跨越。

  以体育人,重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

  《方案》提出要秉承“无体育不教育”理念,坚持身心健康第一,始终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落实党中央关于青少年健康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乎生命安全、家庭幸福,也关乎民族复兴大业。

  近年来,有关学校体育教育、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文件呈现出数量明显增多、规格标准显著提高等特点,越来越凸显出学生身心健康在全面育人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方案》的落地,将促进学校重构“以体育人”的体育与健康工作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贸大附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形成学校决策、各中心联动、全员参与的体育工作格局。

  践行健康第一理念,要秉持系统管理观,加强教育教学联动,打好“双减”“五项管理”组合拳,实现减负提质,为学生锻炼腾出足够时间。同时,还要坚守“五条基本”底线:体育基本课时、体育基本活动、基本锻炼时间、基本体育师资、体育基本条件。

  课程育人,丰富学校快乐体育内涵

  《方案》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原则,把快乐体育作为根本追求。唯有超越功利,才会避免应试,才会有快乐体育。《方案》的设计站在“让人成为人”这一最高价值层面,既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也考虑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避免了对政策的误读和对操作的误区,促进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在运动中享受快乐。

  学校深刻认识到快乐体育的重要性,重视“体育健康”在学校“一三一”人本课程体系中的基座地位,依据课程标准,构建学校“94121”体育课程体系:设计包括必修和选修在内共9个教学模块,精选4个运动项目,实施1项传统特色课程,落实2项常规体育赛事活动,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打破行政班级界限,采取“分二选六”开展教学,即依据不同年级的班级总数,将其平分为两大组合错时开课,再按分组后的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根据专项、兴趣、水平等分类分层混合编为6个教学班,开展选课走班,同时实现6个模块的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接受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与个性发展需求。

  体教融合,开发课程资源。夯实“软硬”基础,调整学科结构比例,完善校内运动设施。加强体教融合,尝试购买服务,拓展交流平台,提高训练水平,培植特色项目。增进校际合作,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家校社协同推进、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评价育人,提升学校体育审美品质

  《方案》将新时代义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体现了全新的育人观、体育观和质量观。本次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表面上看是增加分数和考试次数,但应试和分数绝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改革契机,践行“无体育不教育”的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健康权、生命权、发展权,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

  快乐体育,让学生体验运动之美。既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坚定意志的宝贵财富,也是对人格和意志的检验。体育能让学生更阳光大气、积极上进,减少矫情、懒散、自私、狭隘,缓解焦虑、抑郁。

  快乐体育,让学生提升生命品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体育教育中德育功能的最好表达。既要提倡争取比赛第一,更要以赛促练,形成积极参与锻炼、参与比赛的风气;既要运动场上热火朝天,也要场下人人参与,弘扬场上场下团队互动的集体精神;在为“王者”欢呼的同时,也要鼓励最后一名不畏失败的坚持精神,更要正确引导“尽全力跑比跑得快更重要”的运动价值;提倡职工积极参与文化表演,参与比赛活动,为学生作出示范;运动不仅育体育心,更要树立科学认知运动改造大脑,运动促进学习的健康理念;学校评价运动结果,也要评价组织过程,更要形成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习惯,鼓励人人参与,促进人人提升。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