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中学“减”“加”共行

发布时间:2021-12-20 期号: 1598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第十中学“减”“加”共行,有效提高教育整体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回归教育。

  “减”传统自习  “ 加 ”菜单服务

  学校减掉传统自习,增加德、智、体、美、劳“五育”“主菜单”服务,下设丰富多元的“子菜单”,包含学科答疑、自习、体育活动、家务劳动培训、厨艺培训、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拓展训练等内容。通过拓展个人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和课余活动,给学生综合素质做“加”法,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北京十中副校长宋振中介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使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知识、技能,实现多元化发展。

  放学后,各年级小范围试点开展晚自习托管服务。远离手机、网络的高效晚自习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减”作业负担  “ 加 ”课堂质量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

  减少作业时间,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利用“减”出来的时间,增加德育实践、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实践等。推行体育家庭作业,实施劳动清单,落实劳动实践作业,补齐作业短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提升作业设计、命题、批改分析、讲评等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特点,灵活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宋振中介绍,学校实行班主任横向分时分类、学科教师纵向分层分能。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规范作业批改并及时反馈,全批全改和复批复改达百分之百。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评优与展示交流活动;不定期召开学生和家委会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减”唯分焦虑  “ 加 ”科学评价

  学校改进学业评价办法,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科课程按综合成绩评价。综合成绩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过程成绩。学习过程成绩根据学生日常学习中各方面表现生成,包括日常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这种多元化、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评价机制,体现了学生的学业成长过程。

  宋振中说,学校重视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状态调整。各年级、班级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梳理“双减”工作落地的难点与痛点,有效沟通,使大家以饱满的信心、高涨的热情投入“双减”工作中。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