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政策引导,定期会商 ——校外减负校内提质
自“双减”工作开始,大兴区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管教育领导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16个相关委办局和22个属地为成员单位的3个区级工作专班,实现区级七部门在教委联合办公。研究制定《大兴区“双减”工作方案》《大兴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20余份指导性文件,牵头组织召开区级专项、部门联席、行业调度等各级各类会议100余次,明确目标任务,强化部门职责,深化工作落实。
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兴区先后召开8次全区校长、教育教学干部大会,制定下发《大兴区落实“双减”政策“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工作方案》,强化政策宣传贯彻,确保政策贯彻实效。对标对表市区级文件精神,出台指导性文件11份,确保“双减”工作规范落地。
在“双减”背景下,大兴区以视频会议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双减”工作阶段推进会。聚焦课堂,提高校内教学质量有效性策略研究,分享提质增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等有效措施。在11月9日的会议中,大兴一中校长王宁、永华实验学校校长孙健、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校长张文凤、庞各庄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江涛、首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校长张英、采育镇第一中心小学校长胡美丽分别就中小学校内提质及课后服务工作作了发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课堂提质是重中之重。在区级教研引领下,全区各校开展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实践。
组建专班,深入调研 ——完善课后服务管理
大兴区教委组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专班,制定并下发《大兴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形成“两案、六定、三做到、一评价”框架。依托“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区级课后服务资源库,实现数据与统计、查询与选取、管理与评价的一站式监管功能;实现平台共享、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实现课后服务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第一届课后服务成果展,为学校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见证学生成长。
“双减”落地以来,大兴区各中小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回应学生和家长需求,坚持“五育并举”,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教师特长,进一步推动课后服务,让学生在学校能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魏善庄第二中心小学在每周大课间活动课上开展各种武术拳类学习,包括一路长拳、八极拳、太极等项目。课后服务包括武术、足球、柔力球、篮球、空竹、跳绳、跑步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及娱乐拓展游戏训练。目前已全面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保障学生在基本掌握两项体育技能武术和跳绳的同时自主选择一项特长类体育活动。青云店中学聘请专家指导提升,形成特色课程,如烙画、掐丝沙画、青云釉等。将本地非遗传承人请进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如青云绳编、剪纸、布贴画、串珠等。学校还引入优秀校外资源参与课后服务,丰富美育课程,如快板、戏剧等。
该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暑期托管服务,大兴区教委组建专班,深入20所承办校调研,在精准摸底、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全区25所初中开设晚自习,为1745名学生提供晚餐,安排教师进行学科答疑和作业指导,切实减轻家长负担。
百人参与,取长补短 ——督导检查共同进步
大兴区教委对全区中小学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视导20余次,校际间互查、学校自查60余次,以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听课、查阅档案、现场查看、问询等形式对学校“双减”工作的68个要点进行逐一落实。及时反馈、督办、整改问题,有效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督导活动共有百余名干部参加全程检查工作。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提高了工作标准。
各学校严格落实教学基本规程,规范常规管理,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家校协同有效落实。大兴四中结合学情设计差异化作业。兴华中学精研、精细、精准备课,使课堂提质。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结合“固本+培优”开展答疑辅导,结合“兴趣+特长”开设系列课程。兴海学校、北京八中大兴分校依据学情精准开展分层指导。首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科学系统打造“父母学院”。大兴第九小学携手“家校”讲堂推进共育。
围绕“双减”工作重点,各校聚焦规范教育教学秩序、统筹安排作业减负、优化丰富课后服务、精准做好课业辅导等工作重点,攻坚克难。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和方法。长子营学校依托“五园一基地”强化“五育并举”。安定镇中心小学有效利用资源,丰富“八+X”主题课程,打造“一校多品”。旧宫中学投入资金打造多彩课程空间。北师大大兴附小建立层次分明的“三级”课后服务课程管理体系,保证课后服务落地到每个细节。
检查期间,各学校开展干部、教师、家长培训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大兴三中组织开展“双减”知识竞赛,北京十四中安定分校将“双减”培训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