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孙梦莹)“双减”落地实施以来,昌平一中西关校区整合资源供给,优化实施路径,加强组织领导,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让“双减”工作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昌平一中西关校区充分发挥集团师资、硬件、学习资源的优势,使资源共享,通过人工智能、戏剧表演等高端课程进校区,集团名师跨校授课,开展“魅力银杏”等项目式学习 ,让课后服务提质升级。
学校借助义务教育学段的集团学科工作室,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探索解决各校区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西沃互动课堂直播系统实现教学共研、共备、共评,解决校区间距离远,教师交流不便的问题,实现了学科精研深入。实施集团统一的“三思”单元作业设计,实现“双减”工作中对作业的高层次要求。
在集团统一部署“双减”工作的基础上,西关校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个性化改革和创新。学校聘请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专家,对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进行培训,使学科作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年级扁平化管理,依据学生年龄、心理、学习压力等,自主调整课后服务安排;在课后服务中安排双班、年级走班的培优补弱,让学生都能有机会接受市区骨干教师的授课;晚自习实行“双师双班”,教师走班,让学生能得到不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充分发挥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校的优势,立足校情开发四季主题课程,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精心制作校园系列电子期刊——《西希月刊》,其中涵盖“双减”政策、疫情防控、心理辅导、学生作品等丰富内容。
目前,学校一线教师全员、二线教职工百分之三十参与课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