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访:人人参与  快乐体育  终身锻炼

发布时间:2021-12-13 期号: 1596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文并摄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    评价方案弱化选拔性,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于日前出台。虽然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看似增加分数和考试次数,但应试和分数绝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契机,撬动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调动孩子自主自愿、积极参与,养成习惯、终身坚持,激发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因此切不可把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仅看作具体项目、方式的改革,或者仅看作被动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获取分数的手段等,而要看作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培养孩子更加健康的生活状态,以体育人、融通互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此次方案针对体育中考过去一直被诟病的“现场考试应试体育倾向严重”“过程性考核导向性弱” “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小”等突出问题,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兴趣需求,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公平性,考虑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一方面增加过程性考核积累,体现中小衔接,带动和督促孩子从小坚持锻炼;适当增加分值并加大过程性考核权重,重在培育过程;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参与就能得分,引导孩子养成锻炼习惯。另一方面扩大现场考试项目数量,平衡难度,增加实用性、兴趣度和学生获得感。通过这样的设计,带动孩子乃至家庭和全社会重视健康、重视并参与体育锻炼,关注孩子的健康状态,构建关注孩子健康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让增加的项目和分数成为孩子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和健康体魄形成的助推器,而不是选拔器。

  方案总体设计强调合格性、弱化选拔性;强化过程,鼓励重在参与。鼓励学生更加自主、快乐地坚持体育锻炼,扭转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应试倾向,着眼于义务教育阶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强化全员参与,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内容,鼓励各区、中小学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体育运动,人人参与,普及惠及,带动每一名学生主动锻炼身体,自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甚至涉及全体学校老师和家长。方案整体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从小学抓起,实现中小衔接、以测促练、抓早抓小、以下促上。全方位,是在每一天、每一课、每一个场景,从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到干部教师健康理念,再到课程供给,要全方位贯彻健康生活、科学锻炼的理念。

  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    课后开展多元体育运动,多措并举拓展师资资源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出台后,西城区首先将引导学校转变育人理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建立起更完善的校园体育育人体系,鼓励带动所有孩子积极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其次,推动家校协同育人,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家庭指导,通过开设家长课堂、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引导家庭重视体育锻炼、全家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将加强区级资源统筹和保障,加强街道、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推进孩子体质健康的良性互动机制。

  西城区从2012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让孩子们享受乐趣,热爱锻炼。中小学每天开展30分钟大课间活动,《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武术操和学校自编操等丰富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充分调动积极性;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游泳等近20个运动项目在全区学校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供给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运动爱好、激发锻炼动力;每年举办全区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20多项,参与学生总数达6万人次,覆盖全区近40%的中小学生;开展“跳动校园”系列活动,以跳绳等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作为突破口,突破场地和空间限制,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双减”实施以来,西城区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引领,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多元的体育运动项目,实现体育运动的增时、增效,同时统筹用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资源,在全员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通过特色社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体育运动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同时,西城区多措并举,补充拓展师资资源,启动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通过抓体育教研组建设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为全体体育教师搭建平台,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体育教师队伍;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待遇;支持创建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大力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区域教师教学能力。近3年共招聘录用体育教师238人。各学校还与体育部门、体育职业俱乐部、社团组织等合作,开展课余训练,多措并举补充师资,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保障。

  西城区每年3月会将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向各校通报,将测试结果纳入各学校和学校主要领导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启动学生近视防控与肥胖学生干预工程和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工程,对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力量、耐力等相关数据进行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干预。

  接下来,西城区将进一步引导学校、家长准确理解把握方案的意义,为促进孩子健康锻炼、健康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和家庭氛围。做好过程性考核和现场考试的组织和管理,做好场地、设施、资源条件等的统筹和保障,提前研究制定疫情防控、突发状况等预案,为考核评价顺利、安全实施做好各项准备。做好校内体育锻炼时间保障,进一步丰富锻炼内容与选择性,提高锻炼实效;加强日常监测,为各学校精准监测、科学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支持。

  密云区第三中学校长王立敏:    落实“两操一课”,确保体育课时

  此次《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的推出是推进“双减”工作,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又一重要举措。分数提高了,是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项目增多了,选择性增强了,更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希望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特长获得更好的分数。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体教融合,坚持以体载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学校连续多年蝉联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第一。

  学校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勤练、长赛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开放体育设施。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时间,积极主动参与户外锻炼和体育锻炼,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热情,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结合学生体检情况,密云区第三中学启动了青少年健康管理项目,对体检、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对“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从饮食、锻炼、睡眠、用眼卫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降低肥胖率,近视新发率,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良率。

  密云三中始终重视家校联系,运动会有家长参与、篮球嘉年华有亲子项目、家长学校有健康讲座,目的是让家长花更多时间陪孩子锻炼身体,引导家长对体育考试改革认识和理解,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家庭指导。

  方案公布后,学校将严格落实“两操一课”,保证体育课时。落实每周4节体育课,逐步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广泛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元的竞赛活动,比如队列比赛、200乘N的接力赛、拔河赛、会操比赛、定点投篮等。同时以“大跑步”为抓手,促进学生体质提升和品德养成。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三进阶手册》让孩子站在运动场正中央

  身体即教育、锻炼在每日、健康成常态。《方案》提到对四年级、六年级进行体质监测,重在过程。学校将小学6年细化为低中高3个学段体育进阶。低学段“基础牢”,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为主,重在兴趣 ;中学段“腰杆硬”,以发展速度、协调性为主,培养乐趣;高学段“起点高”,以发展学生的灵敏、耐力为主,砥砺志趣。

  在此基础上学校研制了《成志体育三进阶手册》,不同学段设置“通A小达人、运动小能手、马约翰小健将”等全员角色体验活动,实现“让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基础目标,培养学生勇气、坚持、自信、合作等品质。四、六年级的体质监测质量水到渠成,也为学生升入中学的体育素养打好坚实基础。

  现场考试项目增多,学生自主选择也增多了,可以围绕“有趣、出汗、技能、安全”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为此,学校建构了“全天候的体育1+X课程”体系。“1”指优化国家基础性体育课程,每天体育“三个一”,即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体育健身大课间、每天一个必修项目。“X”是从“1”生长的个性课程,涵盖学校、学段和学生自选三个维度。以课后服务的自选“X”课程为例,学生可自主选择包括《方案》中的足球、篮球、田径在内共四大类、十几个体育项目。一天中每位学生在校锻炼时间达90分钟,形成了贯穿全年的日日锻炼、月月有赛、年度大型联赛以及亲子运动会等的全员锻炼氛围。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