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总结 父母助力

发布时间:2021-11-29 期号: 1592期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王丽君

 

  案例:小严妈妈给老师发来信息,几次考试,孩子的成绩都不理想。而孩子感觉自己该复习的知识点都复习了,考场上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考试时心态也比较平和,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每次考完试,孩子都很沮丧、焦虑,升学考试一步步临近,时间越来越紧张,她也跟着孩子一起越来越焦虑,不知除了跟孩子讲大道理、不停催促孩子外还能做些什么?

  分析:考试结束后,考生应该做些什么?有考生认为,终于考完了,可以放松下来,痛痛快快玩了,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考试试卷上。其实考完之后,考生有必要对本次考试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把这次考试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教训沉淀下来,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重要参考。这样一来,下个阶段的学习就更有方向和针对性。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总结,考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考试的认识,提升考试素养,从容应对接下来的考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支招:调整心态  积极应对

  

  不管是孩子自己还是父母,无论是成绩理想还是有待提升,在考试后都要学会接纳。考生要学会接纳自己,坦然面对成绩。父母更要理解孩子,要承认个体是不同的,而不是自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好,或者比别人家孩子差。接纳是尊重的先决条件,也是进行考试分析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父母不要随意指责孩子笨、不努力。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遭到老师或父母的严厉质问,带给孩子的只能是恐惧、沮丧。以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很难有坚定的意志把这种阴影驱散,这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挫败感。另一方面,也不建议父母帮孩子找借口,常听父母或老师说“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粗心大意”,孩子听闻这类评价,内心会沾沾自喜,认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和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关系不大,这对后期发展不利。父母和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对待孩子在学习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父母应该包容、理解、体贴孩子,倾听他们的真正需求,积极给予帮助。

  父母和孩子都要努力调整好心态,保持乐观、发展的态度看问题,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

  科学分类  有效提升

  摆正心态后,就要对考试进行系统总结。趁着考后记忆犹新,可以将试题分成以下三类:

  第一类:不会做的题目。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分为完全不会的和自认为不会的两种。完全不会的题目是指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之外的题目。这部分试题是在考场上如何思考都无法攻克的题目;自认为不会的题目是指对题目类型比较陌生,但稍加思考就可以转换为能够攻克的题目。

  第二类:会而不对的题目。会而不对的题目可以分为知识漏洞和答题步骤不规范两种。知识漏洞是指整体的知识体系已基本掌握,但其中的某个知识点还没有彻底掌握;步骤不规范的题是指在答题过程中,答题步骤出现问题的题目。

  第三类:可以自行纠错的题目。可以自行纠错的题目包括看到后可以迅速纠错的题目和需要略加思考才能纠正的题目。考试时,考生一看到比较熟悉的或者感觉比较简单的题目,就容易欣喜若狂,有可能会头脑发热,接下来就可能要马虎大意,这样的题目一般自己能够迅速纠错;而第二种题目是需要认真思考,仔细钻研才能改正过来的题目。

  分门别类  制订计划

  在分清整张试卷中的题目类别后,还需要将不同的问题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不会做的题目,在知识领域之外的,就需要制订新的学习计划,查漏补缺;会而不对的题目,可以针对题目类型进行适当训练;对于可自行纠错的题目父母可以让孩子自主完成这部分题目的纠错。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做考后总结时,只能看到孩子成绩的起伏,用表面指标来评估孩子是否努力了,这并不恰当。父母应更关注孩子在考试中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的态度问题,仔细分析致错的深层原因。如果发现某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就要帮助孩子制订针对性练习计划,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提升考试能力和信心。

  除了试卷上的学科知识之外,考后总结还要关注到考场上的经验积累,比如做题顺序、时间分配,以及心态调适。

  综上,考试后父母需要保持更加平和开放的心态,在心理和知识的优化方面切实地帮助孩子。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在协助孩子进行考后总结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孩子去总结考试,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总结和提升能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