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蔡文玲) “我学会了做牛轧糖、驴打滚,还会贴饼子。”11月5日,在海淀区定慧里小学,一名学生介绍自己在课后活动中学到的小技能。在“双减”快速推进下,学校主动盘活各种资源,“五育”并举,满足学生成长的多元、个性化需求,让“双减”落地开花。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果蔬繁茂、鸟鱼虫兽……定慧里小学以独特的自然环境为依托,把学校变成可以自由呼吸、生动成长的“自然教室”。
定慧里小学校长夏明霞介绍,学校环境的创设体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探索精神,体现学生、教师的参与和互动,体现新观念下多种经验、信息的整合,体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巧妙利用,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巧思与创新。在“双减”推动下,学校在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育人环境方面进行了尝试,融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使“课堂”延伸至校内的各个角落,取得良好效果。学校设立了多个课程教室,如厨艺、茶艺、机器人、棋艺、数学游戏室、英语布克坊、红十字驿站等,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还邀请家庭、社会、校外的优质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加入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力量的加盟,给学生的优化发展、特色发展注入强心剂。比如,厨艺社团就由家长授课,教师担任助教工作。该社团先后带着孩子们学习了制作牛轧糖、驴打滚、包包子、贴饼子、等多项生活技能。”夏明霞介绍。
学校构建了“五育”并举的“慧心”课程体系。慧德课程,即深挖立德树人、奠基幸福人生;慧智课程,即培养动手能力、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慧体课程,即健康身心、享受体育、强健体魄;慧美课程,即培养欣赏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慧劳课程,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幸福能力。课程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提炼出“慧问学堂”操作模式,致力于“打造阅读特色”,培养有底蕴、有智慧、有担当的未来建设者。
“双减”的落地主要依靠教师。学校下大力气聘请专家到校为教师辅导。如今的教师个性开朗,更具活力。他们学科以外的本领获得孩子们的认可和钦佩。教师不再是单一领域的教书匠,而成为底蕴更加深厚的幸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