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自我调适 突破“高原现象”

发布时间:2021-11-15 期号: 1588期

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  王凌霄

 

  案例:学生小凯自升入初三后明显比初二时更加努力用功,成绩保持平稳且逐渐提高。坚持了几个月后,他觉得做题越来越多,但成绩却不见起色,甚至开始下滑。小凯开始消极烦闷,怀疑自我,觉得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复习效率低下,失去备考信心。

  分析:上述案例的典型现象就是“高原现象”:人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成绩暂时停滞不前,在练习曲线上出现近于平缓甚至下降的一部分线段。伴随着“高原现象”,会有一些表现出现,比如“我的能力就这样”“我不可能考上的”“再努力也没用”等一系列认知表现,焦虑、烦躁、挫败等情绪表现,学习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等行为表现。

  对策:正确认识 积极暗示

  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容易产生焦虑。学习中出现“高原现象”是一种常见且普遍的现象,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克服。度过高原期,需要这样的积极暗示、正向预言:“‘高原现象’是学习中的常见现象,它一定会过去的。”“只要我坚持下去,每天按计划学习,就一定能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语,一定要积极、肯定、简短;暗示的内容要可信,并且是自己希望的;暗示需要不断重复;暗示语必须和相应的行动配合。这样提高积极心态,结果自然会在期待之中。

  识别情绪 调整方法

  费斯汀格法则认为,10%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90%是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反应。这可以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当考生有情绪的时候,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它,就不至于引来后面90%的糟糕体验。因此,当有焦虑情绪或烦躁苦恼的时候,可以运用情绪对话法。第一步,问问自己怎么了,识别自我情绪,是焦虑还是紧张、害怕?第二步,考不好的情绪结果当然会不开心,但不开心的背后是否还有别的情绪,是压抑、焦虑、怀疑还是愤怒?第三步,找到背后的期待,比如“我希望努力就会有回报”“我渴望考上理想的大学”。通过识别自我情绪,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从而认识自我,变得更有力量。

  注重考试分析,攻破学习弱项。想要提高成绩,学习方法、心态调整尤为重要。要学会分析自己的知识弱点、不良习惯、解题策略、心理素质。分析后要改进复习方法,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整理,比如运用思维导图法、列表法、笔记法等。

  坚持不懈 厚积薄发

  成功学中有一个荷花定律:在第1天的时候,荷花只开一小部分;第2天的时候,荷花两倍速度开放;第30天的时候,会开满整个池塘。你觉得什么时候荷花会开满一半?很多人会认为是第15天,但事实上是第29天。第30天的时候,荷花会开满另一半。学习就像荷花开花一样,需要厚积薄发,最后一步的执行是最关键的。

  如何做好最后一步呢?首先要制订好每天的学习目标与计划,这个目标与计划要可操作、达成度高。其次,要及时反馈,比如核对答案或评估学习效果。最后,就是及时强化,用感兴趣的事物来奖励自己,比如吃蛋糕、听音乐、散步等。目标达成后,会产生好的效果,从而大脑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喜悦、有成就感,再继续坚持下去,动机就会增强。

  在初三这个紧张的阶段,学习偶尔会进入瓶颈期是正常的,一时的失败与停滞不前也是暂时的。往往在这个时候,考生需要放松下来,分析自己的问题,尝试多种策略,从而帮助自己成长。有时,停下来,是为了跑得更快。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