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校长故事时刻”吸引1700余名学生参与

发布时间:2021-11-01 期号: 1584期

  

  “双减”工作目前走出了教育系统内部单方面减负的困境,进入到战略谋划、全面减负、综合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双减”不但要纠正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享受教育改革发展获得感的重要工程。

  北京小学提出了以“双减”工作提高办学水平,以系统思维落实“双减”工作的思路,统筹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学校家庭,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一是瞄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实施“五育并举”的有效策略,而不是简单做加法,更不是表面做形式。二是从课内育人体系建构转变到统筹课内课后育人体系共建,既要学科育人,又要实践育人;既要管理育人,又要服务育人;既要全面育人,又要个性化育人。三是提高校内课内教育教学质量,应教尽教,因材施教,提质减负,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学校坚持以课程、课堂、课业的“三课”工程为抓手,抓优校内的课堂质量,使学生在校内课内爱学、会学、善学。深化了四季课程的学程模式。课堂必须有实际收获,坚持零起点教学,突出灵活性和差异性。如学校体育方面提出开设“三姿三球三传统”课程,即游泳3种姿势、篮球、足球、乒乓球3球和3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北京小学还建立有效的课业管理体系,实现“课堂+作业”联动优化。在学科间,统筹管理,控制数量。学校制定了《新时代北京小学作业管理规定》,提出“每周限次、每天两科”的原则,一周内三到六年级语文、数学作业不得超过4次,英语作业不得超过2次,每天作业不得超过2科,实现对作业总量的有效控制。同时学校使用《北京小学学生作业评价表》引导教师进行基于作业的教学改进,促进作业和教学质量双提高。在学科内系统研究,协同改进,提出“课堂+作业”联动优化的研究思路,引导教研组在学科内广泛开展以作业研究撬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打破传统“满堂讲+课后练”的模式,倡导“精讲+练习”的课堂结构。

  学校以促进个性化发展为原则,丰富课后服务。通过统筹管理、丰富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一是面向全员精心做好学业辅导。每天15时30分后安排全员的体育健身,组织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开展兴趣活动。采用“分散答疑+集中指导” 策略,让“面批+答疑”成为主要方式,师生不再隔空对话;打破行政班级,每天都安排名优教师轮流为学生提供优质答疑辅导。二是丰富内容满足个性化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包括拓展类、兴趣类、综合类三大类。拓展类课程由市区级骨干教师牵头研发。校长还开设综合类课程“校长故事时刻”,每周四红色小说连续广播。现在广播的内容是小英雄雨来,目前已播报7期,吸引了1700多名学生参与。这一课程的开设既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也给学生讲授一些语文知识,对其进行了文学教育。

  学校还以育人共同体建设为载体,深化家校协同工作,通过家长会宣传“双减”、提出要求,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年级质量报告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截至目前,全校3200多名学生每周参与课后服务人数达到98%,在校完成书面作业率达到99.5%,学生睡眠9至10小时人数达到93%,近期调查家长满意率达到96.5%。

  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美术特级教师刘世彬:

  博物馆系列课程让学生有获得感

  “双减”政策推行后,学校设立了短期、中期、长期3个目标。短期目标为课后服务工作安全顺行,基本满足学生、家长多维度(服务质量、接送时间)需求,又能够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中期目标为提高课后服务品质和学生获得。长期目标为课后服务成为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减轻学生负担不是简单“减”而是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学校要用好教师资源,用足课后服务时间。而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学习内容。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从实际出发,结合师资、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时段特点以及学生一日学习的身体精力规律确定课后服务内容。

  学校经调查发现,博物馆课程受到93.6%的学生欢迎与认可。因此,学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博物馆相关综合实践课程,丰富了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如“走进故宫博物院”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将活动分为前课、活动和后课3部分。前课阶段,信息技术老师会带领学生分别在学校计算机教室搜集了解相关资料、图片,学生通过故宫博物院网站了解故宫,观看感兴趣的相关视频;图书馆老师会组织学生在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美术老师会结合国家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故宫建筑特点,引导学生确定学习主题,例如故宫布局、色彩、龙纹等内容;语文老师会将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我们的行动计划”。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完成主题学习,形成视频、图片等产出,并在后课阶段进行展示。

  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由不同学科教师带领完成了综合实践主题学习,充分发挥了课后服务时间、空间、资源优势,在学生实际获得方面达成良好效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时段,将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从容,不仅提升了课后服务质量,更推进了学校的特色建设。

  倡议书

  各位特级校长、特级教师:

  大家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正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时刻,教育助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更加凸显,“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之问更加强烈地发人省思。在此背景下推出的“双减”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其意义不仅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校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更在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于更好地落实“五育并举”、推动“三全育人”,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真正落到实处。

  “双特谈双减”是全市教育系统“双减”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工作的重要平台,有效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践行;破解具体实施中各种难题,更需要全市优秀校长和教师引领和示范。特级教师作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此时站在时代最前沿,发挥表率与引领作用,责无旁贷。为此,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郑重发出倡议,希望全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发起的“双特谈双减”融媒体宣传计划,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为“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出实招,为“双减”政策在北京更好地落实提出具体建议和方案!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首都教育的美好未来!

   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