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记者日前从东城区教委获悉,该区积极探索红色教育新模式,利用区内百年革命建设史的优势,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采用“绘制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等形式,逐步构建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1+10+N”联动、线上线下并行、中小学一体化的红色文化育人生态。
激活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深化红色教育
东城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可用“得天独厚”来评价。“东城区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2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处,数量均居北京市首位。”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藻说。
2019年,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组织实施了面向全区中小学德育干部的“传承红色文化 开展红色教育”专题调研,通过文献研究等系列工作了解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情况和师生实际需求。这一次直面问题的调研让东城区的教育工作者发现,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学校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深度、广度与厚度上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学校发展与学生需求等问题。
东城区随即联动社会各界教育力量,深度融合各级各类社会资源,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的共同体,引领多元实践,以打造东城红色文化教育生态的红色文化教育目标。
依托红色地图打造全时空课程
基于调研结果,东城区做了两件事:一是绘制红色文化地图;二是基于地图开发红色文化线上课程。红色文化地图,是一份实体的、直观的区内红色资源指南。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征求多方意见,在东城区文旅局等十余个单位配合下,绘制《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地图》,全区中小学生人手一册。地图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两版地图涵盖了区域内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介绍了16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地理位置、历史面貌、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2020年7月,依托数字德育网,“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线上平台开通了。仅一个暑期,东城区数字德育网红色教育平台页面总浏览量就接近17万人次。在线上平台,不同学段的学生可以进行答题挑战,教师可以开展论坛研讨。海量的后台数据又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迭代改进区级网上红色研学平台提供了依据。为解决不同学段之间红色教育的融通问题,东城区组织不同学区、不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学科专家组成学习共同体,探讨一体化实施的原则、方法与路径。针对同一红色资源基地,东城区努力打破学段壁垒,形成德育内容的融通衔接。
至此,线上线下全时空的红色教育局面初步形成,“1+10+N”三级联动的运行机制(“1”指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学术引领,“10”指东城区教委所属8个学区的10所中小学先行实践探索,“N”指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参与实践)初见端倪。
此外,东城区还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幼一体化思政课堂,将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启动“教师课程思政引领计划”,推进实施教师思政“三个一”工程。在此基础上,东城区先后与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展开战略合作,通过共同合作创建思政课程基地、联合开发党史学习教育课程等项目,认真办好关键课程,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今年暑假,东城区又推出了“传承红色文化,争做时代新人”数字夏令营活动,开设了“传承红色文化,走进崭新时代”和“积极实践锻炼,争做时代新人”两大板块共12项网络互动活动,让全区中小学生可以“云享”一个健康而有意义的假期。
红色实践全覆盖推出精品和品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恰逢其时。3月下旬,东城区启动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组织开展“四个一”研学、“见字如面·对话时代英雄”等活动。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东城区还依托数字德育网,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区域内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全面覆盖,打造氛围浓郁的红色教育环境。“我们的想法就是最大限度利用东城天然的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让东城师生了解身边的红色文化基地,通过体验、浸润的方法,开展沉浸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教育,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刘藻说。
东城区内各学校积极开展线下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实地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学生为主导的志愿服务、干部及教师的红色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校本化探索,并形成一批校本红色文化教育的典型案例。
如今在东城区,“校校有特色”的局面正在初步形成:北京景山学校等分类分层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利用学校周边已开发红色资源基地较多的优势,开展红色研学等主题活动。史家小学分校结合经典书籍《红岩》,以校长巡讲、教师研读、学生分享、家长伴读全员参与的形式,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传承红色文化,还有“我心中的英雄榜样”红色主题活动等。
在实践中,东城区跨学科、综合性红色文化教育模式的成效初显。拥有众多革命英雄校友的北京汇文中学开展了“学生写口述史”“家书进课堂”等学科实践活动,学生采访家里的祖辈,追述家人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及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等方方面面的事迹。口述史已汇编成文集以推广与交流。
“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已逐步形成良好生态,我们也将继续发挥高地作用,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在实践活动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机制,以评价促发展,让东城区的红色文化教育有温度、有深度。”刘藻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