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本市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把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本市将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将大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纳入教师培训内容,持续加强对优秀师德典型的宣传报道,树立师道尊严。
各区要持续实施“名师名校(园)长工程”“特级教师工作室”项目,培养一批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锐意改革创新的“双特”队伍。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实施高校教师选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制度。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将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教师倾斜。注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评价。完善高校教授上课制度,要确保课时数量,更要确保教学质量。高校不得将教师论文数、课题经费等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直接挂钩。
各区还要多措并举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配好美育教师,配强体育老师,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健全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机制,完善职务聘任、晋升办法等。建立高校教学、科研双轨制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健全高校教师跨校执教、校际间合作育人和校企间流动机制。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本市还将建立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教师薪酬制度,不断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完善市属高校绩效考核办法和机制,探索适应高校分类发展的薪酬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鼓励和规范高校教师通过技术创新、决策咨询等方式服务社会,获取合理报酬。落实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和为乡村教师租赁周转房政策,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园入学等难题。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完善教师荣誉和表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