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布局  23所国际学校覆盖13区

发布时间:2021-10-09 期号: 1578期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国际人才和引进人才子女做好教育服务,本市在新规划的国际人才引进密集区域增加布局国际学校。目前,国际学校覆盖范围达到13个区,新布局的10所学校已投入使用,另外13所学校已开工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服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首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北京市着力推动国际教育发展,初步建立了以服务在京外籍人员和海外归国人员子女就学为主要目的,兼顾考虑市民多样化教育需求,中外课程互学互鉴的国际教育服务体系。

  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在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布局一批国际学校,加大国际教育供给,提升国际教育质量,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和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截至目前,23所新布局国际学校已开工,扩大了国际教育供给,有效解决了国际人才和引进人才子女的就学问题。通过三年的努力和集中建设,将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区、朝阳区等重点区域新建一批国际学校,达到“区区有国际学校”,使得全市国际学校的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国际学校质量显著提升,涉外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优化布局的同时,北京市还将聚焦质量提升,发挥基础教育的优势,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积极打造具有“国际水准、中国内涵、北京特色”的国际学校;鼓励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秉承全人教育的理念,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选择和多元化发展路径。

  为保障外籍人才子女入学,为国际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环境,北京市教委实现了以下政策突破:试点下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权限至区教委;支持民间资本和个人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允许中小学按国家有关规定接收外籍人员子女入学。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北京市国际教育的供给能力,有效营造了“类海外”教育环境,增强了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两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利用市级资源开展国际教育方面,通州、怀柔各2所,密云、大兴、丰台、朝阳、昌平、顺义、房山及石景山各1所,共12所国际学校全部在2020年前投入建设;区级拟建校共11所,其中西城1所,朝阳3所,海淀2所,丰台、顺义、昌平、怀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各1所,全部项目都于2021年前开工建设,以社会投资为主。

  相关链接

  利用市级优质校资源开展国际教育情况表

  通州  北京学校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十一学校通州校区)

  密云  北京第二实验学校(怀柔科学城密云部分配套学校)

  怀柔  北京第三实验学校(怀柔科学城配套学校)

           一零一中学怀柔科学城校区

  大兴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北京新机场配套学校)

  昌平  清华附中昌平学校

  顺义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分校

  房山  房山区窦店镇交道中学

  朝阳  清华附中光华学校

  石景山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丰台  北师大第四附属中学

  区级拟建国际学校情况表

  西城  一六一中学(新校区)

  朝阳  朝阳北部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

           朝阳第二外国语实验学校

           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

  海淀  海淀北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海淀北部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

  丰台  十二中丽泽国际校区

  顺义  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中学部

  昌平  十一学校昌平校区

  怀柔  怀柔科学城周边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耀华学校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