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苗 露
今年是张云霞工作的第25个年头。自1996年从事教师行业至今,如今49岁的她,日复一日,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了一届届宏志学子身上。20多年来,她和同事用爱点亮宏志学子的求学之路,让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宏志中学,跟随一线教师张云霞,感受这所成立21年、面向贫困家庭,大规模招收品学兼优学生的公益性学校的教育:“润物无声,大爱无痕”。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清晨5时,初秋的北京天才蒙蒙亮,宏志中学德育处主任张云霞老师已经准备晨跑。这个习惯,张云霞坚持了7年。
7年间,张云霞不仅自己坚持每天跑步,还带着学生一起跑。最初,孩子们只能绕着操场慢跑五圈,后来女生能轻松跑五圈,男生能轻松跑六圈。在她的带领下,宏志中学的体能测试成绩连续几届位列东城区前茅。
“注重学生健康管理一直是学校的传统。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学校不仅坚持每天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还鼓励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张云霞笑着说。
结束晨跑,回到家简单收拾后的张云霞赶紧往学校赶,生怕耽误到校时间。
“有的家长上班时间早,会比较早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进校后要确保老师也到岗。所以每天我一定确保7点前到校,让早到校的学生遇到困难也有老师在。”张云霞说。
到校后的张云霞如往常一样忙碌。进了办公室匆忙放下包的她立刻前往学校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
7时58分,宏志中学的每个班级响起国歌声。全体学生合唱完国歌后,开始了上午第一节课。而此时的张云霞正对着电脑,核对即将汇总上报的学生信息。
8时10分,刚上报完学生情况的张云霞立马去往自己负责的班级,一间间巡看上课情况。她不仅要看孩子们有没有认真听课,还要了解老师的精神状态。“每天早上,我都会到教室走一走,看看各班师生到位、师生课堂互动等情况,以及孩子们是否进入学习状态。”张云霞说。
8时30分,回到办公室的张云霞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摞小纸条认真查看。纸条上是张云霞对孩子作业完成时间、睡眠时间调查的问卷。“这个孩子作业40分钟完成,睡眠时间才6个小时,这怎么能行?等下我要好好和他沟通一下。”张云霞一脸凝重地看着纸条说。
在宏志中学工作期间,张云霞经常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每一个宏志学子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故事,有的孩子甚至会藏着“心结”。作为老师的她想要解开孩子的“心结”,就要了解清楚每一个孩子的情况。
这些工作经验是张云霞从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个“教训”中总结出来的。那是多年前的一次午休时,正在查看学生休息情况的她看到一名女生戴着一对耳环。面对学生公然违反校规,张云霞十分气愤,一气之下将没收的耳环扔进了教室后面的垃圾桶。
谁知午休结束,班主任老师急忙找到张云霞,说那个女生和她的朋友都找不到了!听到这个消息,张云霞着急了。她立刻和班主任分头找寻了学校大大小小的角落,却没发现这几个孩子的身影。
张云霞和班主任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再回教室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时,突然发现6个孩子整整齐齐站在办公室门口。张云霞急忙上前,还没开口询问,被没收耳环的女生先开了口:“张老师,我们去校长那里告您状了。”听到这,张云霞哭笑不得地问:“你去告状,怎么又回来了?”女生说:“校长说您是为了我好。校规规定学生不能戴耳环。我们要对规则有敬畏之心,要遵守校规校纪。”听到这,张云霞感动至深。
“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也很自责,冲动是魔鬼。后来想想,我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把她的耳环扔了十分不妥,虽然孩子违反校规,但处理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回忆起十年前的往事,张云霞依然懊悔不已。“这件事情对我触动极大,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从那之后,张云霞对学生更加耐心认真。在她眼里,每位宏志学子都是她的孩子,或许他们并不完美,但她毫无保留地爱着每一个人。
“我的学生满世界,我很骄傲”
9时30分,第二节课课间。张云霞找来睡眠时间不足的学生,轻言细语地向学生了解情况。
精准架起学校和宏志生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张云霞从教25年来一直秉持的原则和理念。学校每年都有家访的惯例,通过家访充分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能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更能感受到关爱,也更能学会感恩。
有一年寒假,张云霞和同事一起去通州区的宏志生家里家访。这位宏志生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患有痴呆症,一家人住在破旧的老房子中。
“虽然去家访前有过心理准备,但看到孩子一家人住的房子时,我们依然震惊不已。那是一间特别老旧的房子,窗户用纸糊着。北京的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温度,家里却只有一个简易的煤炉子,屋里非常冷。”张云霞说。
走进孩子家里,大家看到学校给孩子发的羽绒服正穿在孩子妈妈的身上,墙角散放着十来块煤球,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家人只有一张床,每天只吃两顿饭。
张云霞表示,当时看到孩子的家庭情况,我们都极为触动。一起家访的吴老师立刻把早上匆忙放在包里的早餐拿出来给了孩子。走的时候,老师们偷偷把身上的现金都给他们留下了。家访后,我们立刻与学校沟通,免去孩子在校期间的伙食费,不少老师也自发组织起来,给孩子买衣服和学习用品。”张云霞表示。
“在我眼里,这群孩子是最坚强又最柔弱的。因为家庭贫困,一些宏志生内心非常自卑。苦难的沉重枷锁,让他们有时不愿相信美好,这时作为老师就要化解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能向着阳光茁壮生长。”张云霞说。
面对宏志生的特殊情况,学校非常关注每一位在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还建立起由专职心理老师、班主任年级主任队伍、学生心理社团组成的校园心理健康问题三级防护网。学校以“关爱、成长”为核心,把爱融入每一个教育细节。
10时50分,张云霞出现在初二地理课的课堂上。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她和学生一样认真聆听,还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作为初二年级教育教学负责人,听课,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听课对我来说,是一种巡看课堂情况的方式。通过听课,我会观察老师的课堂内容设置强度、密度和难度,对学生的调动情况等。”张云霞说。
在她看来,作为“筑梦人”的教师,只有坚守好三尺讲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去更广阔的天地追梦。
“她贴近学生,学生也贴近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初二年级各班学生列队集合,准备开始体育锻炼。每天的体育锻炼不仅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也是张云霞的快乐时光。学生们先是绕着操场慢跑热身,然后再被各班体育老师带着训练体能。
张云霞喜欢看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锻炼身体的样子。看到旁边的学生动作不标准,她还主动一起练习。课余时间,张云霞就像是学生最亲近的朋友一样,孩子们有什么心里话,都爱与她说。
不仅孩子们愿意和她分享,家长也常常与她沟通。张云霞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位家长发来的短信。开学前夕,张云霞收到一位发育迟缓的孩子家长发来的信息,由于孩子发育晚,家长担心孩子上学跟不上,害怕孩子因此掉队。
张云霞收到信息后主动和家长联系,告诉家长,每位老师都是以孩子的发展为第一位,孩子发育迟缓,老师会更主动地关心孩子,让他们也能享受教育和发展的权利。
13时30分,张云霞开始为下午“启心”青年班主任工作坊的成立工作做准备。作为德育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每年学校新生和新生家长的“开学第一课”,都由张云霞讲述。“家长最初得知孩子要来我们学校上学时,因为了解不多,很多人都持有一种质疑的态度。这时跟家长讲好‘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张云霞说。
不了解才会忐忑,了解了就会爱上。通过“开学第一课”,不少家长从最初的质疑、忐忑到后来理解、认同。家长态度转变的背后,离不开张云霞和团队老师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16时15分,“启心”青年班主任工作坊成立会议开始,张云霞作为领头教师发言。身处一线工作多年,她深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更离不开班主任的辛苦付出。
17时05分,会议结束。短暂休息过后,她还要巡看学生的课后活动情况。“孩子们上完课后,学校会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包括手工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各种活动。孩子们可以自己在网上选课,预约老师。如果有的孩子想利用课后时间温习学习内容,学校还有学科类分层辅导。总之,不同的孩子,需求不同,提供的服务也不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动态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张云霞说。
17时45分,静校时间到。走读学生陆续走出校园,住宿生在生活班主任的组织下有序吃饭、洗澡、晚自习。
“宏志中学对学生的监管是全天候的,我们有早上、晚上、夜间三套值班队伍。住宿生在学校上晚自习会有年级老师陪伴,给学生答疑解惑。在夜晚,生活班主任老师会对住宿生情况进行摸查。我和同事每天都协同合作,只为让孩子们发展得更好。”张云霞说。
直到最后一位学生离校,张云霞才结束在学校的一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