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细则日前正式发布。交流轮岗该怎么做?对师生家长有哪些影响?还有哪些疑问待解?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为您权威解答。
记者:开学了,教师轮岗会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李奕:有经验的家长和学生会感受到,开学后会有一些老师的调整,这其中也包括毕业年级的老师把孩子送走之后,本身会被重新调配到起始年级。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可能有的老师不是原来学校的老师。实际上,对参与流动的老师影响是相对较大的,毕竟老师要跨一个校区或者跨一个学校到另一所学校,接受一定的挑战。
记者:北京实行教师轮岗,教师们愿意吗?
李奕:实际上在轮岗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教师的感受、业务成长及学校的服务质量,还有学生实际获得之间的关系。这次提出在区域内轮岗流动,特别是在过去已经比较成熟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内部进行干部教师的轮岗,就是在老师的生活空间以及岗位流动上,统筹兼顾他们的发展需求,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荣誉认定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和杠杆。
记者:轮岗让学校教育资源发生了变化,家长愿意吗?
李奕:特别理解家长可能会有一些猜测和感受。虽然家长不直接面对教师有这种交流。但实际上在四五年前,市教委就已经按中央和教育部的总体部署,北京的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的办学已经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也就是每一所单体学校都是在一个学区和教育集团内部。所以家长能够感受到的是把一个孩子送到了一所学校,但是他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以及教师的服务,可能是一个区域和集团所供给的内容。
在由单一的学校供给变成区域的集团化供给的过程中,教育的均衡和流动就自然实现了,那孩子的实际获得也从过去单独获得一所学校的资源,变成了更多的资源,应该说是更好的。
记者:轮岗主要是针对新教师还是有资历的教师?
李奕:通过多年的摸索和试点,在教师干部流动过程中,不仅仅是按照教师职称的高低或者是荣誉的高低去流转,而是根据流转位置的需求。比如这次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关注学科组、年级组层面上怎么发挥作用,所以在人员流转的挑选过程中,既有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也有适合于做课后服务、作业的研究和考试评价研究的不同岗位教师,所以是因岗因需来、决定调动的比例。
记者:教师轮岗能否解决名校“热”和学区房“热”的问题?
李奕:实际上教育影响很大,连着千家万户。虽然在推进工作中会特别关注到这次中央和北京市的“双减”文件并没有直接提到干部教师的流动,但关注到作业改革、课后服务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都是由人来推进的,必须促进人员的流动和优质服务的整体提升。在这样的推进过程中,家长对教育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认识,会影响到其对学校的选择,对学区房的认定等,肯定是带有化解作用的。推进教师轮岗工作,更加着眼于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更好地服务于孩子,自然会带来周边环境和资源的相应变化。
记者:城区教师流动到郊区,未来这种跨学区轮岗能实现吗?
李奕:这是一直以来较难的问题,在北京的探索和实践中,曾经把海淀、东城的教师流转到延庆或者密云远郊区县,但实际成效并不是很成功。一方面影响了教师的生活、工作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的匹配度也未必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现在对于跨区域远程干部教师流动,主要采用线上“双师课堂”形式。那么依靠本地的教师,同时把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服务属性,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流转出去,指导当地教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从而提高整个教育的服务水平,这可能是新时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中一种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