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朝阳区如何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课后服务?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肖汶介绍,朝阳区学校体量大,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数量多,教育发展快,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线上线下同步治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全领域监管,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同时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实施了“五项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即提升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作业管控、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五项能力,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双减”的关键在校内,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全面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新学期,朝阳教委在实施“五项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深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以课后服务这个小切口,推动“双减”大改革。出台了《朝阳区2021年秋季学期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坚持需求导向
实现“四个全覆盖”
全面进行学生需求调研,根据学生实际接送情况和发展需求,编制可选择的服务“菜单”,提供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课后服务,实现新学期课后服务的“四个全覆盖”:
周一至周五每天全覆盖,每天结束时间不早于下午五点半,五点半后小学可提供延时服务,初中可根据需求在工作日开设晚自习,解决家长接送困难。
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将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课程规划统筹设计、整体谋划。
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满足学生补短、提优、拓展等个性化学习需求。
所有学科全覆盖,在“五育并举”上下功夫,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坚持育人导向
实现“四个突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后服务内容上实现“四个突出”:
突出校内课业辅导:学校安排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打破班级、年级界限,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课业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同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突出校内作业完成:持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科思维培养,优化作业设计和批改,力争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生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
突出体育锻炼:课后服务与体育锻炼1小时相结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突出劳动教育: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各年级开展值日、大扫除、垃圾分类、校园美化等校内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坚持问题导向
实现“三个引入”
引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教辅中心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艺术、体育等综合素质拓展活动。
引入跨校优秀教师力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学科、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助双师课堂、教师跨校流动、课程资源共享等,实现课后服务高水平提升。
引入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资源的联动,用好文化艺术场馆、体育场馆、科技馆、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等,以“走出校园”或“走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多样态的拓展活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