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文并摄
建设“食物银行”,推进食物共享以减少食物浪费;基于5G技术,建立沉浸式鸟类文化馆,让人们“近距离”全方位接触鸟类;在不同物品上印刷垃圾回收颜色标识,方便人们在投递垃圾时分类……4月11日,第十二届科学建议奖获奖项目交流会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举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孔王东等12名学生获得2020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黄歆婷、李雨萱等14名学生获颁科学建议提名奖。
学生建议聚焦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了解到,本届科学建议奖活动共征集了8000多名中小学生提出的7710项建议,包括城市建设与管理、乡村振兴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与健康、冬奥文化传播、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防灾与安全等方面。与往届相比,今年学生提出的建议更加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创意。
“我是一名志愿者,之前在地铁里为大家做咨询服务时发现,有的示意图看起来很不方便。”在交流会上,获奖学生代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一学生孔王东现场分享了自己提出的《关于北京地铁站厅街区平面示意图改进的建议》,并与同学互动交流。
为了更好地帮助旅客出行,孔王东实地调查了多条线路、多个站点,走访了地铁站区的工作人员,比较了各站示意图的优劣,提出对现有平面示意图进行改进的建议。以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为例,他建议绘制新的平面示意图,标注重要景点建筑和地标性建筑;增加索引分类,指导乘客准确获取出站口信息,统一示意图大小。同时,对于建筑密度较小的地区以图中图的形式,让旅客更清晰地掌握信息,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孔王东说,通过这次活动,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大提升,“我调查的时候,有的人以为我是骗子,还有一些旅客不配合。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也锻炼了自己的毅力。”
最小获奖者关注环境污染
在现场,个子小小的李珑玥格外引人注意。她来自北京景山学校三年级,是所有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她的建议是《为小昆虫建设“昆虫酒店”增加城市昆虫多样性》。
在谈及为什么要给昆虫建设“昆虫酒店”时,李珑玥说,夏天小区蚊子、飞虫多得令人生厌,但使用杀虫剂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自己曾和爸爸去过一个公园,那里有各种“小房子”,“爸爸跟我说那就是‘昆虫酒店’,里面放的都是昆虫爱吃的东西。”
平时就喜欢各种昆虫、自己还养过稻谷虫的李珑玥,当时就想在城市里也建设“昆虫酒店”,“我不喜欢把所有的虫子都用化学杀虫剂杀死。要是我们住的城市里也有这样的‘昆虫酒店’就好了,用虫子来治虫子,就不用使用化学杀虫剂了。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也能让大家多了解昆虫。”
科学建议奖12年收取参评报告2万多份
2009年提出的“关于水价改革的建议”;2011年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儿童食品监管的建议”;2013年提出的“关于加装暖气恒温阀和计量表、按用热量缴费的建议”;2014年提出的“关于用科技手段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的建议”;2018年“关于取消机动车周六日公交道限行的建议”……在科学建议奖活动中,学生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建议。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杨志强表示,学生提出的建议已经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关于在北京市推广食物共享,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还通过政协委员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杨志强透露,“我们还在积极地把这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行政部门对接,把学生的建议转交各个部门,希望对他们的工作能起到推动作用。”
在杨志强看来,科学建议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走出校园、课堂,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自主开展分析论证,为政府实现科学管理,更好地解决各方面问题提出科学化建议。这也为青少年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积淀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青少年学生是创新国家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科学建议奖活动。”杨志强说。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科学建议奖活动开展12年来,共吸引了3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收到参评报告2万多份,从中评选出科学建议奖和提名奖共238项,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马上就访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张维钧:我此次提出的建议是关于如何减少食物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5%左右的食物被浪费,价值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经查阅大量资料和咨询,我发现了4种类似于共享理念的案例。与此同时,我还设计了珍爱粮食、避免浪费的问卷,并通过微信群发放,得出如下调查结果:第一,多数人愿意接受免费派发的食物。第二,低收入者愿意接受低价购买富余食物。第三,商户支持低价或免费提供食物意愿较高。
因此我建议在北京市推广食物共享理念,建立食物银行,收集过剩食物给相对有需要的人。同时,开发食物共享手机应用程序,将餐厅、超市等即将处理的食物低价卖给顾客。建立食物质量保障系统,保证共享食物的安全性。目前,本建议已通过全国政协提交到今年两会。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阮驰方、崔忆玮、张嘉琪:我们此次提出的建议是在生产制造环节给所有物品添加回收颜色标识。颜色标识要与现在的回收垃圾桶颜色相对应,以便做到精准投放。如果全国垃圾分类能统一标准,都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降低垃圾回收的专业难度,从而促使垃圾分类工作彻底实施。
当前垃圾分类的标准很笼统、复杂,很多地区垃圾分类标准不同,人们即使有垃圾分类的愿望,也有可能分类错误。如灯泡是否含汞,化学制剂是否有害,即使是电工师傅和有一定化学基础的人,也不能做到百分百分类准确。因此,针对不能单一回收的物品,可以采用多重垃圾回收颜色标识。
如何才能让垃圾回收颜色标识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想出的第一种办法是国家集中宣传,用网络和电视宣传垃圾回收颜色标识。第二种办法是经营者精准宣传,产品经营者要承担所卖商品使用后的垃圾分类宣传责任,尤其是不便直接在商品上印刷红色颜色标识的商品,如菜市场卖鱼虾、螃蟹的地方,可张贴一张标识,这样能让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后知道该如何分类。第三种办法是奖励与惩罚相结合。考虑到不少家庭是由老人投放垃圾,可以采用奖励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公司和单位要制定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