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积极来调整 家长切勿太焦虑

发布时间:2021-03-08 期号: 1535期

北京市京源学校高级教师 刘莎莎

  新学期开学,考生是不是启动了“烦烦烦”的情绪按钮?考爸考妈是不是开启了“催催催”的语言开关?面对新学期,考生和家长如何进行调整,如何做好准备呢?

  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考生开学初出现头晕、恶心、疲倦嗜睡、食欲不振等身体上的表现及不想学习、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现象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正常反应。从假期到开学,考生面临着从居家生活作息到课堂学习、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环境变化。尤其有些学生心智尚不成熟,适应能力比较有限,产生了诸多异常表现。此时,考生和家长都要理性认识其合理性,并积极调整。

  以下推荐给考生和家长一些可尝试借鉴的具体做法,希望能缓解开学初的情绪波动和内心焦虑。

  ◢ 调整生物钟

  “改变”往往是孩子难以适应开学的关键原因。孩子或家长可先通过调整生物钟逐步适应。学生假期的作息时间安排相对松散,而开学后的作息相对固定。从现在起,可以先固定早起时间,晚上提前结束电子产品的使用、营造休息氛围,逐渐提前晚上睡觉的时间。生物钟的调整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需要几周,这是很正常的,也是身体逐渐回归开学节奏的过程。对于一直保持良好作息的孩子,只需稍微调整;毕业年级的考生随着学习主动性和紧迫感的日趋增强,调整作息也会更快一些。

  ◢ 合理饮食

  春节期间的大量美味佳肴、饮料零食让孩子的身体变得散漫、迟缓起来。开学在即,在保证给予孩子足够营养的同时,家长可适当准备一些清淡爽口、利于开胃的饭菜。理想的高质量早餐应包括以下几类食物,即谷薯类、大豆制品类、肉蛋类、奶类、蔬果类、坚果类。一般标准的早餐至少包括以上三类,以供给身体所需。午餐和晚餐不要以零食代替,要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饮食。有三句要诀可供大家参考:餐餐有主食,粗细有搭配;餐餐有蔬菜,品种尽量多;餐餐有蛋白,来源多样化。

  ◢ 家庭开学仪式感

  仪式感可以帮助孩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开学也需要仪式感。家长可以关注或帮助孩子准备新学期的学习用具,比如买新书包、文具,每个学科需要的笔记本、作业本、书皮、收纳袋,看似平常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新”学期的感觉。每天早上八点,收拾整理自己的书桌,以晨读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每天晚饭后固定一个时间开始做固定的事,营造仪式感,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开学的氛围。以行为上的变化提升内心的自我评价。家长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购买各自喜欢的图书,与孩子一起开启新阶段的学习。

  ◢ 制订新学期计划

  新学期计划绝不是“拿出一张纸随便写一写”或简单说一句“我会好好学习的”,而是结合孩子的学段和特点,家长与孩子要一起定下一个对孩子成长很重要的行为习惯目标或学习能力目标。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所处学习阶段的重点任务及自身优势与不足;要发挥孩子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判断,先在大目标上达成共识,再细化到日常的具体做法上;最后需要科学安排时间使这些目标得以达成。建议家长不要把对孩子的“希望”变成“命令”,引导和鼓励会让孩子在感受独立自主的同时不断向积极的一面去努力。说教和命令往往容易引起负面情绪,让孩子不知所措。家长与其在内心期待孩子成长,不如帮孩子落实具体的行为任务,并在阶段性交流时给予鼓励与肯定。

  ◢ 关注孩子开学状态

  很多家长会因为感受到孩子的情绪或是听到孩子提出“不想上学”而焦虑。具体到考生身上,有些是因对寒假生活的不舍而产生的情绪宣泄,有些是不愿面对学校相对规律和约束的学习生活,有些是不知如何摆脱无形的学习压力和成绩比较。学生的在校生活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往等的过程。开学后有些考生很自然地就进入学习状态,多数考生在两周内也可以调整好节奏。对于长时间无法调整好的考生,建议家长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详细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以恰当的方式与老师配合。家长可通过适度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创造轻松生活、学习环境,促使孩子尽快建立信心,融入学校生活。

  ◢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很多家长平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唠叨”,虽然有些孩子也能认识到家长“唠叨”是对自己的关心,但这不能说明它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当看到孩子在沙发上玩手机时,家长可能会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窝在沙发上玩手机”“你就玩吧,我看你假期作业写不完怎么办”,不妨换成“你这个姿势对脊柱和视力是有影响的”“如果你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最好向远处望一望”这样的表达。当然在与孩子沟通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 不对孩子给予过高期待

  家长虽对孩子抱有期望,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尤其在中学阶段,家长不能总用自己的预期去束缚孩子。即便家长做了足够多的准备,孩子还是可能会产生不适应。家长无法强求孩子在短时间内变坚强,需要耐心等待他们自己去改变现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在非必要时不过多援助,避免让孩子产生依赖、自我否定的心理。

  总而言之,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在学校生活的过程,更希望孩子可以在学有所得的同时,发展人际关系、组织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因此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其情感状态,对于孩子的发展,尤其是新学期的心理适应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意识到并接受假期已经结束的现实,又想到可以与同学一同分享假期中的趣事;如果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新学期又能学到更多更新的东西;如果认为自己将有更成功的一年,都有助于树立信心,放松心情,以接受的心态迎接新学期。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