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上好12堂安全教育课

发布时间:2021-02-01 期号: 1531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宋 迪

  

  全市中小学生已开始寒假生活。为使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安全”是老生常谈但又必不可少的学期最后一课。在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疫情、火灾、坍塌……而有些悲剧,是本可以避免的。安全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题。

  为此,记者采访了西城公安分局治安支队警官郭春伟,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教训,平安度过寒假。

  做好疫情防控  远离疫情风险

  案例:

  2020年6月,北京市一小学生随父母去新发地购物,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自述无不适症状,最后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提示:

  中小学生尚在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要远离疫情风险较大场所,尽量避免前往农贸市场、宠物市场等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

  春节临近,学生和家长要保持高度警惕,关注官方发布疫情信息,了解疫情防控形势。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用公筷,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

  寒假期间,学生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搭配营养,保持心态平和,提高免疫力,避免聚会活动。

  如有计划去京郊等地短途游玩,也要关注目的地疫情状况和防控要求,充分做好口罩、消毒纸巾、手部消毒剂等防疫物品的准备;自觉遵守目的地公共交通、景区等防疫规定,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选择卫生条件好的正规餐厅就餐,全程做好防护和健康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到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报告行程和接触环境及人员情况。

  关注心理健康  谨防安全隐患

  案例:

  2020年9月,武汉市某初中生因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该学生在五楼走廊被母亲扇耳光后乘人不备跳楼。

  提示:

  近年来,不时有学生因心烦意乱、情绪激动、思想混乱、悲伤失意、痛苦难受等情绪无法平缓而轻生,发生跳楼摔成重伤甚至失去生命的悲剧。

  遇到挫折或不顺心时,学生和家长、老师、朋友相互沟通交流,寻求合理的发泄途径。如有心理疾病,要及时寻求治疗,不要逃避,以免酿成大祸。

  父母可引导孩子多宽容、多鼓励、多微笑。学生遇到问题要尽力解决,同时学会寻求他人帮助;遇到挫折不气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学会感恩,管理情绪,开心过好每一天。

  防范极端天气  争取安全措施

  案例:

  2020年11月,长春市一男子上班途经地墙体上的冰溜子突然坠落将其砸中,当场死亡。

  提示:

  进入冬季,风寒效应明显,各地时常发布大风预警,瞬间阵风可达八九级或以上。前段时间,北京最低气温达到1966年以来的最低。学生外出要注意防风保暖,谨防高空坠物,远离广告牌、灯架等临时搭建物。

  高空抛物需承担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好家庭阳台、窗户、楼顶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不攀爬,谨防摔伤坠落;不向楼下抛扔物品。

  预防家庭火灾  提高安全意识

  案例:

  2019年12月23日凌晨,长沙市某小区一栋楼发生火灾,大量浓烟从5楼窜上24楼顶楼,一对母子在逃生中窒息死亡。

  提示:

  冬春季历来火灾高发,尤其重特大火灾多发。眼下气温较低,群众用火用电用气集中,致灾因素增多。近十年冬春季火灾总量、死亡人数相比夏秋季分别高出43%、68%,较大、重特大火灾分别占59%、61%。据消防部门统计,夜间22时至次日6时是火灾人员伤亡机率最大时段,死亡概率是白天的两倍,这与人们夜间睡觉警觉意识和逃生能力下降有很大关系。深夜也是一天中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时间点。很多火灾隐患趁大家睡着悄然而来。

  因此,我们要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学习防火知识,在遇到火灾的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尽最大可能保护自己和家人。学生内心一定要警钟长鸣,提醒家人做好防范,强化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火场情况瞬息万变,每一个建筑构造都不同,没有哪一种逃生方式适用于所有情况。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要根据所处环境和掌握的消防常识选择正确逃生方式。

  遵守交通法规  不做低头一族

  案例:

  2020年12月,佛山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驾车少年14岁,系当地初三学生。该学生将自家车偷偷开出,搭同学兜风,不料将停在路边的一辆宝马车后轴撞断,自家车右前车头损坏严重。两辆车的维修费达20万元左右,由家长赔付。

  2020年5月,北京市一男子低头看手机不看路,掉进3米深污水井摔伤,被消防救援人员用单杠梯救出。

  提示:

  在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事故中,交通安全事故始终占据第一位。冬季早晨经常出现冰冻或雾茫茫的情况,影响刹车性能,易出现汽车侧滑、掉头失控等现象。恶劣的天气环境常给脆弱的交通安全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小学生缘何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危人群?首先是车辆不断增多,交通管理压力增大;其次就是中小学生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对很多人来说,手机就像是身体的“零件”不可或缺。“低头族”也时常被人们提及。一项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有步行过马路玩手机的经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十字路口,有记者曾做了一次调查,仅在10分钟内,有边走路边看手机行为的便达16人。行人一边玩手机一边走路,会产生巨大安全隐患。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当行人玩手机通过道路时,平均速度会减慢16%至33%,大脑也会减少接收周围环境的信息,事故发生率极高。有研究表明,盯着手机的行人,平均视野范围只有正常走路时的5%。

  另外,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法。日常出行方式不外乎步行、骑行、乘公交地铁和乘坐私家车,大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去做:

  1.过红绿灯时,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学会看交通信号灯,不抢行,不翻越隔离墩。

  2.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注意观察过往车辆,先看左后看右,看清楚再迈步。

  3.在交通要道口,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千万不要闯红灯,也不要横穿马路。

  4.不做低头族,不管行走还是骑自行车,不看手机、不听音乐。

  5.不在机动车盲区内玩耍打闹。

  6.坐自行车、摩托车时不要乱动,以免手或脚被车轮夹伤。

  7.坐公交车和私家车时不要将头、手、脚伸到窗外去,以免被过往车辆或路边的树木、电线杆等物撞伤、擦伤;乘坐私家车和其他车辆时要系好安全带。车停稳后,观察一下开门一侧是否有行人和自行车,确保没有再下车。

  8.乘坐地铁时自觉遵守地铁乘车规范。

  9.骑自行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只能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靠右行驶且速度要慢。注意观察停在前边的和打着双闪的机动车,防止机动车突然开启车门造成刮伤等危险。

  10.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不要拥挤,上下车排队等候。车未停稳,请勿上下。

  宣传网络安全  警惕“钓鱼”诈骗

  案例:

  淮安市某学生家长在家长群里收到一份名为《关于中小学预防疫情健康体检的通知》的文件,称学校组织统一体检需缴纳费用1860元,上报后三个工作日内按名册每位学生退返1520元的医保补贴。文件中体检项目及价格十分详尽,还特别要求家长登录手机银行向该账号进行转账缴费。该家长表示,当看到这条群消息时,她一开始有所怀疑,但这位老师又发消息提醒家长积极回复,缴费后将截图发群里以便老师统一报备登记。之后没多久,就有家长发了转账汇款的截图,她也就信以为真,向该账户转账汇款1860元。可当其将转账截图发到群里后,群里的班主任老师突然发出提醒,刚才发消息通知体检的人并非真正的学校老师,而是换了和她一样头像的骗子,学校不会以任何形式通过网络收费。发现自己被骗后,该家长报警。警方发现,共有三位家长进行了转账操作,共计被骗5580元。调查中还发现,第一时间在家长群里发出转账汇款截图的家长也是骗子伪装的。

  此外,近期还有诈骗分子冒充“疾控中心”以预约新冠疫苗为由,发送含有链接的短信给事主,骗取事主个人信息。

  提示:

  这种短信是常见的“钓鱼网站”式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官方机构,向事主发送“钓鱼网站”的链接,诱导事主进入网站,骗取事主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及密码这5项基本信息。如果骗子同时获取这5项基本信息,就能盗刷事主账户内的资金。

  在寒假和日常生活中,如果学生或家长收到冒充其他各部门各公司的“钓鱼”短信,一定要提高识别能力,不要点击其中链接。希望大家通过以上案例,积极向家人宣传,务必提高警惕:

  1.请勿在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上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一旦泄漏极有可能被骗。

  2.如果遇到转账要求等信息,一定多渠道求证,避免上当受骗。

  3.如有疑问或遇诈骗,请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咨询、报案。

  预防抢劫诈骗  不轻信陌生人

  案例:

  2019年4月,渭南市某中学生被持刀抢劫。事发当天夜里,该学生独自去了网吧。凌晨3时,有三个人突然走过来搭讪,声称有话要说,然后强行将其拉上了一辆轿车。这些人要求该学生把自己的微信号交出来,遭到拒绝后就抢夺手机。反抗过程中,该学生被砍了一刀。事后,其父母报警。警方发现,除当事人外,一周内还有其他17名被害中学生,都是深夜在网吧被人抢走了微信号。由于害怕,加上觉得没有实际损失,被害人并没有报警。嫌疑人被抓获后供述,因为需要钱,看到有人在网上收购微信号,来钱较快,便入了微信买卖这一行。

  提示:

  1.春节将至,诈骗和偷盗等事件增多。街上往来人口流动大,学生不要随便与陌生人交谈,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更不要乘坐陌生人的车回家,以免上当受骗。一些歹徒以请中小学生吃喝玩乐为手段,骗到偏僻处后强行拉上车,拐卖到外地。

  2.学生居家如果有人突然来找说“你家中出事了”或声称其父母生病、出车祸等,先不要慌乱,要设法与家人联系查证,并将此事告知老师或邻居。

  3.不要轻易托人代购各种贵重物品。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会购买手机、高档手表等。如果被人借机欺骗,损失较大。

  4.不要贪图钱财。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人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设各种圈套,如用假金银珠宝、假珍贵邮票等当诱饵。如果当事人贪心,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如果捡拾到来历不明的财物,不要听信突然出现的人的言语,最合情合理的方法是交由警察处理。

  5.不要相信自称有悲惨遭遇的街头乞讨者。

  6.外出要结伴而行,外出行踪要告诉父母并言明返家时间,不要随意逗留在外。家是最安全的。

  7.如果在途中发现有人盯梢跟踪,要及时将其甩掉并报警。

  滑冰谨防溺水  滑雪注意防护

  案例:

  2021年1月,北京市光明桥南侧护城河上,一男子因滑野冰掉进冰窟窿,所幸被搭救上来。附近居民表示,近期这样的情况常有发生。

  2020年12月,一男子在哈尔滨滑雪时,从高级滑道滑下后失去平衡摔倒在地,经抢救无效身亡。

  提示:

  近日气温回升,北京的护城河由于冰面较薄,已接连发生滑冰溺水事故。寒假期间,中小学生如想参与冰上运动,要到正规、有人管理的冰场,因为那里的防护措施和救生措施比较健全。不要私自到野外结冰的冰面滑冰,因为无法预测冰层厚度。此外,也不要到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的水域冰面玩耍。见到“冰薄危险,请勿滑野冰和穿行”或冰面上有提示“湖面危险,请勿踏冰”等,要立即远离,防止发生溺水事故,更不要为抄近路走冰面。

  如果学生在冰面玩耍时发现裂缝,千万不要原地站立。因为站立时接触面小、压强大,很容易掉入水中。要快速躺下并滚动到没有裂缝的位置。

  随着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申办成功,青少年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多。今年,北京市教委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冰雪运动陆续走进16个区近百所学校,覆盖14万余名中小学生。

  随着冰雪运动项目的普及,滑雪成为市民冬季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事故频繁发生。滑雪本是一项愉悦放松的体育活动,却会因安全问题致使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户外滑雪的速度较快,本身就具有一定危险性,学生更要提升安全防护意识。

  滑雪一定要选择正规、安全设施齐全的滑雪场。滑雪前要仔细阅读场内安全标识和警示牌,查看雪场示意图,了解雪场概况,注意安全防护。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群不宜选择滑雪这类高强度运动。初学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聘请滑雪教练,学习滑雪技能和防护知识,听从教练指导,量力而行,切勿在技术水平未达标时进入高级道滑雪,以防发生意外。

  无论是滑冰场、滑雪场或其他游乐场所,未成年人遭遇致命风险的事例并不鲜见。因此,学生和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遵守安全规定。

  2.选择国家检测合格安全、正规的游乐场。

  3.参加每项活动都要严格按规定采取保险措施,如系好安全带、锁好防护栏等,不要开玩笑做出危险举动。

  4.按规定要求操作有关游乐设施。

  注意饮食卫生  严防病从口入

  案例:

  2020年10月,鸡西市某社区居民家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导致7人中毒死亡。

  提示:

  春节临近,很多人会购买零食。在挑选食品时,大家要看清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及山寨食品。购买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材要去正规专营店购买。学生饮食前一定要洗手,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一定要吃煮熟的食物,减少外出就餐;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或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寒假期间,学生要多吃蔬菜少油腻,切勿暴饮暴食,更不要学大人饮酒。要吃好每日三餐,少吃零食,不食剩菜剩饭,严防细菌和病毒侵害。

  遵守法律法规  正确燃放烟花

  案例:

  2020年1月,北京市通州区一男子因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被通州警方拘留。当天凌晨2时许,有市民反映在通州区车站路中仓公交站附近有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由于该区域居民小区众多且商铺密集,燃放烟花爆竹的巨大声响不仅惊扰了正在睡梦中的居民,而且给临街底商带来了火灾隐患。

  据悉,2020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有关部门共查处非法烟花爆竹案件32起,收缴非法烟花142箱,依法处理28人,查处违规燃放23起,劝阻、制止102人次。

  提示:

  2017年12月通过修改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决定,本市五环路以内含五环路区域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即五环路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许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2021年烟花爆竹销售时间为2月6日至16日,五环路以内(含五环路)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不设置烟花爆竹零售点。今年,本市将继续执行相关法律规定,且购买烟花爆竹依然实行实名制。大家在规定禁止燃放区域内绝不能燃放烟花爆竹。这是法律的底线和红线。任何人不能触碰和违反。如果违反,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此特别提醒广大学生,在五环路以外地区燃放烟花爆竹时也要注意:

  1.到政府指定摊点,即——公安、质检部门认定产品合格的商店购买烟花爆竹。

  2.认清产品等级。

  3.要掌握正确的燃放方法,按分类产品的燃放说明进行燃放。

  4.家长不要让孩子单独燃放烟花爆竹。

  假期走亲访友  避免宠物咬伤

  案例:

  2019年春节期间,西安市一男童在探亲时看到一只小狗温顺可爱,就拽起狗的耳朵跟狗说“悄悄话”。谁知小狗受到惊吓,跳起来咬伤男孩的头、右耳朵和脸,当地医生判定其为三级暴露伤情。医院犬伤处置门诊给予清创、冲洗处理,给男孩注射了狂犬病疫苗,还根据犬伤处置规范要求,给男孩注射了狂犬免疫球蛋白进一步加强免疫。据一家医院犬伤处置门诊医务人员表示,春节期间每天被狗等小动物咬伤的首诊患者(前来打第一针狂犬病疫苗的患者)都在20人左右,复诊患者在50人左右。

  提示:

  近年来,因被狗猫咬伤就医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春节期间,由于鞭炮惊吓,动物易被激怒,攻击性增强。同时,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增多,因狗有欺生习惯,不常见的访客到来往往容易被咬伤、抓伤。为使学生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特别提醒注意预防狂犬病,被狗咬伤后(以流血为标准)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处理伤口。

  如何避免被宠物咬伤?一是不要与动物打闹嬉戏,更不要激惹猫狗,尤其是节日走亲访友时,看到可爱的小猫小狗不要逗玩。二是与猫狗打交道时避免做突然性动作,即使出于善意也会使小动物感受到威胁而发起攻击;如果和宠物接触,最好放慢速度,不激惹它们。三是路上小狗朝你狂叫示威时,不要和它的目光直接接触,也不要急于后退或逃跑,因为一退一逃会引得动物追赶,这是它的本能。人跑不过动物,反而更容易遭到攻击,应想办法消除小狗的威胁或转移它的注意力,如扔给它一些食物,它就会放弃攻击。四是尽量避开凶狗,一般而言,大型狗中,藏獒、杜宾、高加索较好斗,攻击性强;德牧居中;大白熊、拉布拉多、金毛、斑点、哈士奇一般较为温顺。小型犬如吉娃娃、博美都较容易咬人,要格外注意。眼神凶悍的狗伤人概率较大,更要小心防范。

  增强法律认知  敲响教育警钟

  案例:

  2017年,北京市某校学生伙同同学,仅因心情不爽在宿舍楼内随机选中两名女生,毒打、辱骂、扒衣并拍摄视频。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3次,施虐情节令人发指。经审判,5名未成年被告犯寻衅滋事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或有期徒刑11个月。

  提示:

  悲剧的背后,总能让人想到教育的缺失。未成年人的任性和叛逆在扼杀他人性命和殴打他人的同时,把自己也送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严厉惩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今年刑法修正案修改为:“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当警钟再次敲响时,希望广大学生能从案例中受到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学法、知法、守法意识。

  寒假期间,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在居家时同样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娇纵不放纵。安全别大意,防范心中记,识别危险、处理危机、保护自我,做到对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