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洋
紧握的双拳里流出汗水,明亮的双眸中流露坚定。随着裁判的口令,纯白的道服悦动于擂台之上,观众助威的尖叫与呐喊响彻赛场。这是一位训练柔道已有6年之久的18岁青年常常浮现于眼前的场景。其中有汗水,也有掌声;有哭泣,更有欢笑。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柔道运动持之以恒、不断进取的奋斗之心。他就是来自首都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的高三学生钱智玮。
天赋与努力成就柔道之路
钱智玮从小活泼好动,喜爱各类运动。小学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柔道的他,被上海的柔道教练选中,开启柔道之旅。他训练刻苦认真,基本动作准确到位,发力过程快而有力,常常能抓住对方失误一招制胜。经过一次次的训练与对战,钱智玮在2016年获得上海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冠军。这是他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冠军。
“站在领奖台上,我觉得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辜负家人和教练对我的期望与鼓励。一切都是值得的。”钱智玮说。
“不认输,不服输!”是柔道这项体育运动带给钱智玮的人生信念。而“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柔道技术特点,赋予了钱智玮面对困难时的智慧和勇气。在多年的竞技岁月里,这些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与顽强奋进的优秀品质一次次激励他克服困难,不断前行。
崭新平台力促超越自我
为给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训练平台,他在2017年来到首都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全面系统的文化课学习以及紧凑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让钱智玮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每天5时30分,柔道队的学生就起床跑步、出操。-10℃的冬晨,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刺痛脸颊。“首体院,加油!柔道队,必胜!”在班长的带领下,钱智玮与其他训练队员一起在严寒中高喊着口号,团团热气从队员们的口中呼出,这样的场面令人感叹动容。
“摔倒100次,站起来101次就是进步!”平日训练中教练向队员告诫的话语,时常在钱智玮耳边萦绕。最初的实战中,钱智玮常常被当作陪练的老队员摔倒在地。但他没有因此气馁,凭着一股韧劲儿,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与此同时,他不断摸索柔道技巧,改进实战方法,并向教练和队员虚心请教对战经验。最终,他将陪练队员摔倒在地,取得了进步。
柔道带给钱智玮的,除了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的增强和提高,还有自我性格的发展与塑造。“其实我是个内向的人,在练习柔道之前不善表达,为人处事也较为被动。后来,随着对柔道的学习和训练,我越来越开朗自信。当有同学或队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主动给予关心和帮助,也因此结识了更多好朋友。”钱智玮说。
人生理想指引不断向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断了日常学习与训练安排。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竞技状态,钱智玮每天在家进行俯卧撑、哑铃等力量训练。学校竞训科室联合柔道队张颖教练给钱智玮提供的科学性训练方案和指导建议,成为他疫情期间自我管理最好的“指南针”。经过几个月的居家休整,回到学校的钱智玮铆足了劲儿,一头扎进运动训练的“碧波大海”之中。
转眼盛夏已至,炎热的天气,闷热的道服,训练馆里使人呼吸不畅。为增强肌肉力量,钱智玮挑选了比之前重很多的杠铃进行练习。随着杠铃一次次地加厚,他费力地将杠铃举起,没做几组,手上就磨出了血泡。
在一次训练中,由于用力过猛,钱智玮手上的一大块皮顺着发力方向飞了出去。他并没有因为手部的疼痛而终止训练,而是坚持着把剩下的动作继续做完。放下杠铃片,血一下子就向外冒出。钱智玮咬咬牙,忍住疼痛在伤口处缠上胶布就又开始爬绳训练。
很多人问他:“你是铁打的吗?不疼吗?”面对这些疑问,钱智玮总说:“其实很累、很疼,但是我有理想,我认为机会始终留给有准备的人。”
钱智玮的理想是拿到全国柔道锦标赛的冠军。在他看来,为了这个目标,吃再多苦,流再多汗,都是值得的。
一路走来,钱智玮凭着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顽强意志相继冲进2018年全国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前八,并获得2019年上海市运会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2020年北京市柔道锦标赛中荣膺桂冠。2020年11月,钱智玮获得国家奖学金。
“柔道这项运动带给我伤痛与汗水,但更带给我自信和快乐。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喜爱运动,学习柔道!”钱智玮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