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全市21所学校和教育机构日前共同成立故宫教育协作体,组成一支围绕故宫这所大博物馆开发课程、活动的“小分队”,带领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滋养民族精神与气质,这是记者从东城区教委了解到的。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与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7所东城教育单位成为协作体首批成员单位。
故宫教育协作体的成立,是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实效的具体做法。成立仪式上,成员校发布了“专属”行动宣言——弘扬故宫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开放合作、交流共享、协同发展。
故宫教育协作体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程研发、课题研究、社会服务等深度合作;建设模块化、信息化、社会化故宫教育新样态;创建优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在协作体当中,不少东城区的学校已形成一定体系与规模的故宫教育课程与活动,如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作为协作体主要发起成员之一,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以研究性学习等为主的故宫课程1.0版,如今已升级到具有模块化、信息化、社会化特征的3.0版,包括《故宫陶瓷》《故宫双语》等23门课程。“多学科+故宫资源”是课程的一大特色,比如,《故宫数学》是由老师带领学生用数学知识测算故宫日晷的相关数据;《故宫物理》是探究故宫建筑里流线型屋檐与牛顿“最速曲线”的异同;《故宫科创》则是通过三维建模、3D打印等技术还原青铜器模型等。
与故宫直线距离不到700米的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也“看中”了故宫蕴藏的教育资源。学校给故宫课程起了一个格外亲近的名字:《我的邻居紫禁城》。走进古老宫殿,亲近历史、亲近文化,并从故宫课程开始延展,推出《古巷用情深》《中轴看北京》《玉河源流长》等集合了胡同文化、中轴线风貌的京味儿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底蕴与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未来,故宫教育协作体中的成员校都将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还将成立故宫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发布故宫教育协作体《故宫教育行动计划》、召开故宫教育论坛等,更将面向全国吸收更多中小学加入故宫教育协作体,携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