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苗 露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学校体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条件保障更加到位、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入新阶段。
明年起多省份中考
将增加体育分值
“十三五”期间,体育实现了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六纳入”,学校体育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了教育改革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外锻炼实效持续改善,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95%的学校能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目前,教育部开展的体育特色学校项目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3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近1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近150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近300所、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近2000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近800所。
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身心健康情况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不断提升中考体育科学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2019年实施“自主招生”和2020年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在招生考试中全面实施体育测试制度。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升学挂钩。
王登峰表示,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把体育学科纳入其中。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都已普遍推进体育中考,尽管中考体育的分值差别较大,但已实现全覆盖,且体育的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省份的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
87%中小学生
接受艺术教育
“十三五”期间,学校美育工作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政策体系、教育教学、资源保障、品牌项目、推进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教学成效显著。一是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引导各地各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美育课程开课率。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能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二是美育课程资源日益丰富。各地各校不断强化美育育人目标,完善美育课程体系,丰富美育课程内容,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各地各校开发利用当地民族民间美育资源,丰富美育课程内容,构架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在中小学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三是美育受惠群体不断扩大。近87%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学生参与了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特长。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万人,四年来增加14.9万人,平均增速5.7%。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19年的7.5%,提升1个百分点。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十三五’期间,劳动教育的工作,从时间进程上,主要分三个阶段。”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介绍。第一阶段,教育部印发相关文件推动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特别是中小学方面,在全国建立了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遴选出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如北京,近年来建立了三个学农基地和一个学工基地,初中生要到基地集中劳动一周。对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部也提出一些要求,如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规定不能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农医类学校实践类教学不能少于总学分的25%。另外职业院校尽管劳动色彩较浓,但非常注重开展劳动教育。
第二阶段,全面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上。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指导。
第三阶段,大力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根据中央新要求,教育内外相互配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建立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内容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