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洋
记者从通州区教委获悉,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加快教育改革,在“十四五”期间将添加1万余个优质学位。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将不断整合、涌现。
今年九月,北京学校小学部率先启用,迎来了首批一千多名学生。在占地面积达20公顷的校园里,特色教室、体育场馆、实验室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学校规划设置班级达108个,涵盖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附近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优质教育。
合理规划
全面加强学校建设
近年来,通州区全面布局,不断加强学校建设。人大附中、理工附中、北京二中、北京五中、黄城根小学、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等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入驻城市副中心,新增优质学位9千余个。据市教委介绍,所有学校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由本校校长任法人,带领团队进驻城市副中心,确保教育质量。
今年以来,北京学校、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城市副中心园等一批新建优质学校、幼儿园正式启用,副中心再增加优质中小学学位2880个、学前教育学位5480个。通州区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不断完善。
“十四五”期间,更多优质院校将建成并落户通州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北京第一实验中学、景山学校、首师大附中、北海幼儿园等一批优质学校、幼儿园正在加快规划建设,预计建成后将再增加优质学位1万余个。
整合资源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积极推进优质学位建设的同时,副中心既有中小学积极整合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市级予以一定财政支持,并提供政策保障,重点培育潞河教育联盟、运河教育联盟、永乐店教育联盟等,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强强联合,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另外,2所高校、4家民办教育机构和区级教科研部门也对接支持了17所城市副中心中小学发展。市教委通过在城市副中心实施支持保障优质校、全面支援农村校、扶持挖掘特色校、综合提升百年校等四项工程,以“百年老校质量提升工程”为引子,陆续培育一批本地优质品牌学校。
积极引进
教师队伍不断强化
在不断优化、加强学校校园建设的同时,通州区教育人才吸收引进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1086名新教师在通州区中小学上岗,选聘优秀教师142名,招聘乡村特岗教师95名,选聘社会化教育人才150名,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强化了学校教学质量。
按照“规划优先、政策优惠、存量优化、增量优质”的思路,市教委各部门将继续精准发力,将城市副中心建成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教育开放融通先行区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