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实习记者 苗 露)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基本实现全覆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学校联网和提速降费工作。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目前的99.7%,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从12.8%跃升至98.7%。其中,52个贫困县已实现学校网络全覆盖,99.7%的学校实现了百兆带宽。
在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的有序推进下,共享教育基础数据达2.1亿次,支撑600多项地方业务的开展。学校、教师、学生三大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所有学校“一校一码”、师生“一人一号”。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在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成效显著,还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启动提升工程2.0,累计培训1000多万名教师。全国超过80%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此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防护能力显著增强。全国开设网络安全相关本科专业5个,全国布点233个,11所高校入选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建设高校。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建立,通报并处置安全威胁6万多个。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名教师在线开设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为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