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超90%中小学生就读优质校 5年内将增4万学位

发布时间:2020-11-23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海淀区日前召开“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教育专题新闻发布会。五年内,海淀区总计可新增中小学学位36680个、学前学位2280个。其中,20余个项目将在20212022年完工,预计可新增学位1.8万余个。

90%中小学生就读优质校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王方介绍,海淀区教育体量大、样态多、类型全、质量高、影响大。现有幼儿园201所、小学87所、中学82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寄读学校、职业高中、社区学院各1所,社区教育中心10家,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400余家。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数,2015年为 31.5万人,2020年已增至36.2万人,五年间增加4.7万人,增幅达15%

过去五年,海淀区完成教育领域48个基础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方式,新增中小学学位13760个,学前学位6420个。同时,海淀区中小学生在优质校就读比例,2015年为70%,到2020年已超90%。近年来,海淀区先后认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等51所中小学校为区新优质学校,认定北京市育英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等18所中学为区新品牌学校。

未来五年,海淀区计划实施基建项目50余个,预计完成建设总规模106万平方米,总计可新增中小学及学前学位近4万个。其中,20余个项目将在20212022年完工,预计可新增学位1.8万余个。

在学前教育方面,海淀区三年扩增2.43万个学前学位。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屠永永介绍,十三五时期,海淀区186园次通过新建、改扩建、扩班等方式扩大办园规模。118园次通过以租代建、存量挖潜、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等方式扩增入园学位。近五年,海淀区在园幼儿数增加20%,园址数增长30%,全区常住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1%。新增普惠性民办园38址、普惠性学位1.64万个,普惠率达92%

36所学校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

海淀区加大教育集团化的制度支持和经费支撑,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支持经费总计达3.5亿元。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交大附中分校和交大附中第二分校从薄弱校发展成为海淀区新优质学校。交大附中教育集团校长戴文胜介绍:以第二分校为例,学生入学人数不断取得突破,初一年级从20153个教学班,到现在10个教学班,提高了3.2倍。高一录取分数线从全区末尾向中段迈进。家长满意度在形象声誉方面提高了13个百分点,在办学质量方面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据了解,近几年,海淀区支持全区36所学校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新增13对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学校。五年来,新增27所学校、校址全部纳入教育集团管理,全区纳入教育集团的中小学校校址已达到131所。王方表示,集团化办学带动了一大批薄弱校转型发展、新建校高起点发展,孵化培育出一批新的优质教育品牌。

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过去五年,海淀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员育人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中,海淀学生占比超70%。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在全市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素质教育百花齐放。海淀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创建区级校园足球实验学校90所,组建了海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联盟,建立了冰雪运动试点学校”50所,创建了27所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19个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37个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

推进课程教材和评价改革。2020年,海淀区成功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校,为引领后十年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首创学科督导。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专项督导,海淀区成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互联网+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海淀区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成立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打造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