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北京市第十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秉承传统,与时俱进。本届活动周以“全民智学促治理,素质提升增效能”为主题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全民学习意识,提升群众学习素质。
全民学习正是社会每个成员打造自身过硬本领,开拓视野,提升思想认知的绝佳体现。从首次举办全民学习活动周开始,16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型城市建设,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职工教育,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的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已建成100个市级“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48个职工继续教育基地,63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带动约807万群众参与。
在公园、社区与街道两侧,时常能见到公共书籍借阅平台,流动图书服务车;人们在闲暇时光还能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技能学习培训课程。官方与民间的全力推动,只为打造全民智学的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市民综合能力与素养,更加完善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共建育人之都,共扬古都学风”。
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实现全民教学,既要做到覆盖每家每户每人,也要强调坚持不懈、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有句话贴切地概括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毋庸置疑,活到老学到老是最精彩的人生态度,也是最有效的成长方式。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 86岁时开始使用电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晚年的他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治学为文,每天花大量时间坐在电脑前写作、学习。而在国家开放大学里,很多年轻人利用空闲时间加紧“充电”,很多老年人则一起读书写字,分享人生感悟。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符合国家未来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的总体方针。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围绕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高国民素质和使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方面,“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活动的广泛开展,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是首都综合实力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新时代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在思想上武装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全民智学,共建育人之都。北京,这座文化古都,即将因此迎来崭新的辉煌。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