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极端行为发生,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探索医教合作新模式,市教委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在部分区校开展心理体检与心理危机干预试点。
此次试点范围包括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房山区全体中学生。
试点学校将通过开展宣传和培训,树立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知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建立市、区、校分级干预机制,探索医教合作新模式,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各区校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明确心理体检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及家长参与心理体检的积极性。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根据心理体检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围绕心理体检操作流程及规范、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技巧、高风险问题转介等内容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心理体检和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学校将按操作流程,通过“暖翼”校园心理体检平台,组织试点区学生通过线上问卷答题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体检测评(调查)。依据测评(调查)结果,以问卷、访谈、观察等形式进一步有针对性开展筛查。对筛查出需要进行干预的学生,做到一人一案,制定干预方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依据体检结果,按风险等级,市、区、校将建立相应的危机干预机制。低风险学生,由学校负责进行干预;中高风险学生,由区级相关部门联合学校共同进行干预;对严重危机个案及疑似精神障碍者,在市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绿色就诊通道”,转介至专科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要求,各试点区和学校要研究制定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安排、工作流程和人员分工。市、区、校三级要确保沟通顺畅,及时互通信息,对体检测评和危机干预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状况和处理结果要及时上报。同时,按要求做好保密工作,不随意透露、散布、解读体检测评和危机干预工作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