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整合地方课程资源 老话题新热点

发布时间:2020-11-04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通讯员  王玉梅)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粮食能否自给;百姓家里要不要囤粮;教会学生使用网站来搜索院校信息了解院校、专业;双节(中秋、国庆)同庆的巧合21世纪有几次……这是近日在密云区新农村中学召开的地方课程建设主题研修活动中呈现的精彩课堂内容。在这次课程展示活动中,古老与科技、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把握方向、明确要求、学习借鉴,共同促进市级地方课程的真正落地。本次活动上的四节研究课都是老题目,但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都联系当前时政热点话题,精彩纷呈,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课程育人的目的。

苗树玲老师的《拨开迷雾,认识大学》是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一节,苗老师带领学生弄清大学的概念,了解本科和专科的区别,依据2020年高招各批次分数和本校高中的最好高考分数,让大家清楚定位。她还带领学生用6步法找出能力范围内的高校,让学生积极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教师研修学院研修员武金红说,苗老师的课具有代表性,做到了守土守责守好一方学校,课程为学生服务,结合网络技术,切实把课程育人落到实处。

在冯茜老师《替传统农业升级,为现代农业献计》的专题课堂上, 冯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认识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格局,结合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的国际形势,探讨中国粮食能否自给,百姓家里要不要囤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教师研修学院专题教学研修员邹海潮在谈到专题教育时提到,新农村中学属于城乡结合部,近年来新农村地区进行棚户区改造,学生不参与农业劳动,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冯老师针对本校的地域特点,精心设计,从不同学科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最后联系生活和实际,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探究和分析,提升学生素养,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在主题沙龙环节,新农村中学副校长王伟整体介绍了学校的“和合”课程体系建设,从和润育德、合学育智、和健育体、和享育美五个课程角度阐释了学校和谐合作、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敢担当、善合作、会学习、有特长的“和合”学子的办学目标,突出了市级地方课程的整体规划与有效实施。新农村中学近几年,在充分挖掘地方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结合学校整体课程构建,促进市级地方课程与学科教学、德育、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时代同步,关注时事热点,符合校情学情。王伟介绍,学校开设了传统节日、跑步健身形体训练、风筝制作、手绘名著、葫芦丝、剪纸工艺、多彩布艺、生活中的化学等课程,在课程中育人,指导学生学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 欣赏美、 展现美。

教师研修学院课程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艳秋介绍了密云地方课程的发展。她说,地方课程主题化,要关注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校本课程特色化,要体现地域特色和学校实情。大城子学校的《中国梦·大城爱》、新城子中学的《雾灵乡知》、古北口中学的《魅力古北口》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原有的教材内容为依据,同时关注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素材的更新,实现了教学素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使教学内容范围更广泛、数据更合理、示例更鲜活,从而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继承与传承的结合、时代与信息的整合。” 张艳秋说。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