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10月17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北京赛区选拔活动举行。此次诗词大会共有600余名通过各层级选拔脱颖而出的选手汇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诗词的交流盛宴。
据了解,此次选拔活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指导,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语委主办。
大中小学600余名选手参与
此次诗词大会吸引了来自小学、中学和大学多个年龄段的学生参与,同时也开放了社会报名通道。在此次第六季诗词大会的选拔活动中,最小的选手虽仅有6岁,但已经具备了上百首的古诗词储备。《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于2016年正式推出,作为全国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帮助观众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
节目播出后也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浓郁的诗词文化热潮,第二季节目的冠军武亦姝曾因扎实的古诗词功底受到观众的喜爱与关注。
今年的诗词大会北京地区选拔活动分为签到、候考、面试三个流程,考生需在一楼签到领取号码牌,之后进入二楼候考室等待,由志愿者带领进入不同的面试室进行相应考核。参赛选手们被分成4至6人的小组,在考核现场,选手需要通过30秒的自我介绍、飞花令和一对一提问等环节来展示自己的古诗词储备,评委会根据选手们的表现进行考量,筛选晋级选手。选拔并未设置固定晋级名额,只要选手表现优异,都有晋级可能。
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一对一提问环节,应评委老师要求,北京十二中科丰校区的李思岩一口气背出三首和南京有关的古诗。这些都是李思岩在旅行中积累的。她讲述了自己学习古诗的趣事。“古诗词里描写了许多地方,描写非常美,所以我也想去那些地方看一看。”从三年级开始,李思岩就跟着诗词里面的地方去旅游,包括南京、杭州、扬州、苏州……边旅游边背诗词,有过积累的诗词印象更加深刻,也积累了很多新的古诗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李思岩觉得,诗词里的描写很美,但是如果能亲眼看一看就更好了,可以深刻体会诗人情感和当时作者的心情,那个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今年疫情期间,她自己在家练字,也买了一些古诗词的字帖,一边练字一边积累古诗词。”李思岩的妈妈说。
另一位来自北大附属实验中学初一学部的参赛选手孙心泉则表现出了对古典文化的极大兴趣,她将古诗词和戏曲戏剧融合在一起。“戏剧是由实事演变来的,我会把戏文中的事迹找到对应的诗篇,将这些诗词积累下来。同时,我也会筛选一些押韵工整、情感丰富的古诗进行背诵。我喜欢七言律诗,就会专门挑这样类型的古诗来背。”为了防止遗忘,孙心泉还会录制古诗词来加深记忆。“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兴趣。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从传统文化中懂得许多包括为人处世等在内的哲理。”孙心泉说。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雨”飞花令,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文学系大一新生孙雨川信手拈来相关古诗词。他说,上小学时父亲买了一本古诗词书籍让他每天背诵,这为他打开了古诗词的一扇大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体会到古诗词的美,“让我在学习中静下心来,也在生活中去发现世界的美,即便有了不如意的事情,也会在古诗词中释放压力,感悟人生哲学和人生智慧。”孙雨川说,正是这样的体会,让他在上大学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希望有进一步、更专业的学习。
参赛人数呈现低龄化特点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北京赛区选拔活动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市16个区、各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爱好古诗词的人群。今年的参赛人数相比去年还实现了大幅增加,这说明我们的活动在人群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响应。”北京市教委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王栋在介绍诗词大会工作安排部署时表示,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在筹备工作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防疫的措施。
在场地的选择上,组委会选择了一个能够对社会开放的场所,安排各位参赛选手能够进入场地参加选拔活动。同时选手可以自主安排选择面试的时间。而现场的签到、候考、面试等流程,都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操作来完成。据了解,为减少选手聚集和等候时间,组委会还开设了面试约号功能,成功报名的选手通过丘瑞斯平台注册成功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及路途情况选择合适的面试时间。
今年诗词大会在北京赛区的选拔活动还呈现出参赛选手低龄化的特点。王栋说:“由此可见诗词普及活动在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而在前几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下,阐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的宗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来吸引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来更好地亲近中华经典,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