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 吴 丹
17岁是高中生的雨季,这是一个美好而又敏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男孩、女孩往往情绪起伏较大,容易阴晴不定。
记得有一个学生叫晨晨,高二时新分到我的班里。刚入班他就提出要当班长。通过观察,他上课睡觉、下课抄袭作业,和同学说话颐指气使,大家都觉得他当班长非常不合适。于是,他很不开心,觉得大家和他格格不入,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踢桌子、摔书。临近期末时,他突然找到我,非常焦急地说:“老师,快帮我联系一下心理老师吧,我要受不了了!”“怎么了?”没想到这一问问出了这个大男孩的泪水。“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怎么了,成绩越来越差,不想参加期末考试了。”
经过一个下午苦口婆心的心理辅导,他终于面带笑容,最后也顺利地参加了期末考试。本想着能度过一段比较平和的时期,没想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情况变得更糟糕,他连课都上不下去了。于是,我和班委一起商量,决定召开一个透视情绪优化自我的主题班会,希望通过这个班会让晨晨和更多的同学了解到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班委会诚邀晨晨参加筹备,他欣然应允。可没想到在这一过程中,他又因为和同学发生了摩擦愤然离去。我觉得他应该不会再参加班会的筹备工作了,但放学后他还是主动留了下来,和同学热烈地讨论课本剧的出演,甚至自己还试演了一遍。虽然最后正式表演时没有参加,但通过这件事,他的心胸变得宽广了,也掌握到了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
我想,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和原生家庭教育紧密相关的。于是,我拨通了晨晨妈妈的电话,了解到他爸爸事业有成但时间紧张,无暇顾及孩子学习,衡量儿子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成绩是否优异。儿子也想尽力把成绩考到优秀,但不努力结果自然可知,于是面对成绩时便会有情绪的起伏波动。我建议让孩子和爸爸做一次心平气和的沟通。后来据他妈妈反馈,两个人在屋子里长谈了许久。晨晨又摔又叫、嚎啕大哭,甚至把爸爸在他小时候没收小汽车的事情都提了出来。我想这可能是孩子积蓄许久的心理压力的爆发和宣泄,同时也是打破父子之间隔阂的方式。从那以后,晨晨的情绪稳定多了。
升入高三要住宿,面对这个情绪波动很大的孩子该怎么办?为此,我和晨晨一家三口坐到了一起。我和晨晨爸爸坦诚地沟通了晨晨的情况,如运动会上他为班级的付出;联欢会上他给同学拍照片、剪辑视频;在写《我的父亲》这篇文章里,他极力称赞自己的父亲……我告诉他,其实您在晨晨心目中是他的偶像,他非常希望向您学习甚至想超越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评判孩子应该全方位,而不是只看学习成绩。聊着、聊着,我发现父亲的眼神在严厉中多了一丝温柔。最后,他还到了晨晨的教室拍了他座位的照片。
第二天一早,晨晨就激动地告诉我:“老师您知道吗?昨天我爸爸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来到学校。他回家后居然跟我道歉了。我当时可激动了,热泪盈眶,可我又怕他看见我的泪水,只好冲到卫生间里把水龙头开得大大的。”从那以后,父子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近,虽然晨晨高三的成绩仍旧有起有伏,但他奋起直追,心理承受能力也加强了,最后考上了满意的大学。
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这是八十中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真谛。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班主任在少年的成长之路上要做好心灵之医师,帮助他们做追逐梦想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