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日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行一体化建设,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政课。
当天,来自北京各级学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进行了思政课教学展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友文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进行了生动讲解,从通州大运河的改造到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以及文体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讲起,层层递进,简洁明了。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刘丽敏则从中关村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入手,以小看大,描绘出了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脉络。随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的教师代表分别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基层治理和首都政治中心等主题进行了讲述,将“回天行动”、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生动实践融入日常教学。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四中、清华附中的教师代表还就聚焦垃圾分类等专题进行了示范教学。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副校长王苹介绍,她讲课的主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设置三个环节,从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的三张小卡片入手,通过学生感受自己和家庭生活的变化,引导他们去了解、调研北京市政府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最终让学生树立担当意识,激发他们为国家振兴而奋斗的使命感。王苹说,“听了大学教师的教学展示后,我认为,如果想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中学生,还要经过进一步改造,要从感性的事例切入,引领他们进行思考。中学教师可以和大学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围绕同一个话题,在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中进行课题的设置和研究。”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推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积极关注实践,回应现实,将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举措、新气象融入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体系当中,坚持“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贯通联动,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据悉,在新学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将继续加强交流,积极探索,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中心工作开展集体备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在全市大中小学落地生根,形成宝贵经验。下半年,北京市将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整体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