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启程 探讨2035年学校模样
发布时间:2019-12-30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英语的“异域风情”与生物的“魔幻多变”如何“串联”?物理的克制冷静与历史的人文情怀怎样“混搭”?欢乐的游戏与严谨的教学是否能“二合一”?这些,在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的日常教学中都能找到答案。
上周,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2035学校行”暨新时代初中学校教育论坛首站,在十一龙樾“未来小镇”正式启程。全国近千位教育界人士共聚一堂,参与学校“未来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共话“教育·2035”。
论坛通过小镇探秘、星球会议、“小镇龙Mall”“智慧孵化场”和专家讲坛等环节,让参会老师跟“未来教育”来了个近距离接触。作为十一学校教育改革成果落地的又一个个性化样本、海淀教委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新建设的公立学校,十一龙樾正在沿着教育现代化的方向不断探索。学科“跨界”——没有壁垒的课程;分层走班——因材施教的教学;龙市龙币——创新式评价机制……所有有关教与学的设计都呈现出“2035的模样”。
2010年,学校育人模式的整体改革在十一学校发起。时隔6年,作为十一学校的第一所新建分校,十一龙樾继承“十一系”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课程体系涵盖117个学科课程资源、36个综合实践课程、72个职业考察课程、9条研学课程,形成一个支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丰富平衡的课程体系。在校期间,学生一人一张课表。
因材施教远不止教与学,评价学生的方式不只有分数一把尺子,“未来小镇”给出了自己的“个别化答案”——龙市、龙币。在论坛当天的“小镇龙Mall”中,学生“自产自销”,通过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赚得的龙币,在龙市上从其他同学手中购得心仪物品。这种激励机制已经成为未来小镇的常态——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发放龙币,评价体系不再“唯分数论”,而成为学校这个“市场”中可以流通的“货币”,激发学生内驱力,调动学生创新力、自主力。
课堂上,5位学科教师带你读懂“首钢变迁”,用礼品设计思维开设分层数学,在行走中学习多门学科……在“智慧孵化场”,学科“跨界”花样频出,项目式学习“自由组合”。这种无边界的课程模式,正是“未来小镇”基于知行合一的设计。校长王海霞介绍:“在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中,8类成为焦点:自主类、同伴辅助类、工具辅助类、实践动手类、成果输出类、评价激励类、网络学习类、传统背测类等。
“未来学校是认知方式的变革。”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表示,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信息化发展大潮中,教育也在发生着种种改变,这其中包括教学方式、教育目标、资源获取途径……而基于人的培养规律所作出的变革,是对教育最好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