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 生活、学习、育人完美融合——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试题评价
发布时间:2019-07-01
期号:
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试题稳中求新、求变,进一步密切结合全市初中地理教学实际,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美育等,体现首都教育改革特色、体现时代主题。命题从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四个方面全面考查考生学习水平,突出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地理学科的能力、方法和思想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强调了联系生活渗透学科素养,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突出立德树人任务,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导向
1.人地和谐观贯穿整个试卷
试卷中很多试题的立意充分体现了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考查考生的学科价值取向,突出了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教学主线的育人价值特点,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外显出来。
2.关注中华优秀文化,考查学科视角下的审美
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多彩而源远流长。传承优秀文化,培养考生的审美能力是此次试题的特点。如,将金光穿洞、清明上河图、孔子学院等素材作为命题情境,考查考生学科阅读能力水平,加深考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性与先进性的认知,形成文化自信、自豪的民族情感。
3.培育家国情怀,强化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
将台湾岛与海南岛进行对比研究,从合作的根基上体现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同脉、民族同根、语言相通。“中国芯”是“世界最强芯”,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孔子学堂,试题将这些内容与地理学科内容紧密融合进行设问,引导考生从地理学科视角加深祖国统一、家国情怀等价值取向。
4.理解不同区域文化情感,形成国际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取向
将亚洲文明大会、金砖国家合作等国际交往、贸易合作引入试题,使考生了解异域风情的特色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国际合作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全球意识。
二、突出主干内容考查,体现“基”“宽”“活”“新”的考查特点
试题以地理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强调知识点的高覆盖和能力水平的层次分级。试题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基础性考查;在材料的选取上体现视野的宽泛;在题目的设问上体现层次性、灵活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在选材上体现考生身边或新近发生的事件和现象,充分体现“宽”和“活”;在思维考查中体现学科视角的特点,给考生一定的创新发挥空间。
三、地理图像丰富多样,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色,在试题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9年试题的地理图像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类型多样,有不同尺度的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漫画等。二是数量多,共计21个图组,40余幅图像。三是试题图文配合,新颖有趣。试题引导考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体现了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
四、突出学科能力考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避免了考生过多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强调运用所学解决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渗透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如,试题突出区域地理为主的考查,选取不同尺度的区域,运用文字、数据、图像等呈现相关信息,设计结构良好、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从认知区域的一般方法、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查考生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区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方面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和谐的观点。
五、引导学科教学方向,促进学科教学改革
试题命制在考查方向上体现知识主干、能力为重、观点渗透及立德树人的理念,强调了学科工具、方法和考生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积极探究、实践与创新。这些试题所发出的信号将对初中地理学科日常的教学起到引导作用,是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与促进。
作者: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级教师 高振奋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高级教师 李文胜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高级教师 乔瑞敬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李慧敏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高级教师 邢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