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扶贫丰台职校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9-06-1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我来自河北威县,在丰职中餐烹饪专业学习快一年了,现在已经学会了抻面,有了一技之长。”6月13日,在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得到对口帮扶的师生交流了他们学习的体会。丰台职教中心学校在2017至2019学年度,共接受各级扶贫与帮扶任务62项,涉及7个省、23个县,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培训1156人,建档立卡人员就业创业培训384人。
建档立卡,为贫困学生培训技能
“我们班是全聚德订单班,这22名学生来自不同的贫困县。近一年来除了掌握烹饪技能外,他们最大的变化就是自信了,也敢表达自己了。”班主任边琪介绍。从最初的不敢说话、没出过县城,到来北京学习、参观全聚德,这些初中毕业的孩子体验了人生很多的“第一次”。
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赵爱芹介绍,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2017至2019学年,学校各级扶贫与帮扶任务62项,覆盖7个省,涉及连片贫困区国家级贫困县阜平、涞源、沽源以及其他存在贫困群体的县域共23个,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培训1156人,建档立卡人员就业创业培训384人。
学校与河北涞源县职教中心合作,为106名建档立卡学生开展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14项技能培训,与河北阜平职教中心合作共建电商专业。受训学生黄海莲获得河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阜平学生也由此正式建立并启动经营电商网站,使当地农产品走入北京,成为南城三大社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学生在电商中心工作期间,月平均收入达2600多元,远远超越脱贫底线。学校还促成当地特优农副产品与北京新发地市场对接,拉动老区经济发展。
联动发展,带动职校新增专业
丰台职教中心学校帮扶受援地职业学校建设10所,帮扶专业建设涉及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西餐、汽车维修、学前教育、影像与影视技术、非遗产品设计与应用、航空服务等8大类。
副校长芦倩英介绍,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精准扶贫的直接供给。为此,学校注重支持当地职业学校的示范性建设。从整体规划、专业建设、干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改革、信息化支持等多方面促进提升学校的人才孵化能力。
与沽源职教中心全面对标,多方支持专业建设,对沽源退役军人、农民工开展电商职业技能培训等。合作带动沽源职校迅速发展,专业新增6个,在校生从74人增至726人,占地88亩的新校址即将投入使用。沽源职教中心已经成为该县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当地扶贫脱贫的主力军。
为了打造一支扶贫主力军,扶持当地职业学校干部教师成长,分批次开展“影子校长”“影子干部”工程,在丰台职教中心学校组织学习管理策略、课程建设、产教融合机制等,分享办学经验,共研改革。
服务冬奥,为沽源打造特色餐饮
学校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由专业骨干教师与当地共同进行新产品研发,助力民俗旅游和冬奥经济的蓬勃发展。开展新农村建设致富技能培训共涉及5个村庄、6个行业领域,受益农户120户。
生态旅游是沽源县着力打造的一张名片。学校根据沽源县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草原文化、湿地文化、蒙元文化等,提出了以特色旅游为突破口,打造“一村一宴席,一餐一特色”的村域餐饮文化,对接冬奥,形成“生态旅游+科技(冰雪)体验+特色饮食”的品牌项目。为此,丰职中心校研发团队已多次赴沽源开展调研,推进“土豆宴”“莜面宴”特色餐饮研发,入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餐饮管理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民俗旅游水平,打造冬奥服务品牌,促进就业脱贫及当地产业发展、经济发展。
此外,学校的非遗产品设计与应用专业还与曲阳职教中心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交流,开展培训与竞赛,举办学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制作竞赛、市民文明活动等,在扶贫脱贫的同时,实现以文创强化文化,以文化促进地区文明。
赵爱芹表示,学校坚持“扶贫扶智扶技,治贫治愚治本”的思想,找准帮扶对象,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厚实发力,全方位构建帮扶体系,精准助力对口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