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让智能科技引领时代

发布时间:2019-06-1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6月12日,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协共同主办的2019年北京国际科普方法研讨会暨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校长论坛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举办。
  在研讨会现场,三十五中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儿”。有的在体验模拟VR开飞机,有的在演示会下五子棋的机器人,脑控赛车、刺客机器人等也集体亮相。
  今年的研讨会以“智能时代的科技教育”为主题,包括主题演讲、科学会客厅、科技教育经验分享等多个版块,邀请了来自芬兰、美国、荷兰、泰国的国际科技教育专家与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等学校的学生与金鹏科技团承办学校的校长代表齐聚一堂,同台论道。活动涉及“创新科技教育”“科学传播教育实践经验”“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经验分享”等多个话题。
  本届研讨会与往年相比有了进一步创新,受众群体更聚焦,主要面向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的校长、科技主任及教师,旨在为科技教育实践者提供经验交流与分享平台。中外科技教育专家针对科技教育问题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了阐释和交流。大家在交流、碰撞中绽放新的火花,为今后的工作拓展新的思路,促进国际科普交流合作。
  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说,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第39届科技创新大赛上,一零一中学学生肖雨涵发明的基于语音和动作识别的遥控器获得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像这样的学生学校还有很多,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学校为他们精心打造的发展平台。
      目前,一零一中初步建设形成三层金字塔型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性科学课程体系。其中,基础层面的课程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国家基础科学课程,也包括艺术、文学等利于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与科学精神。拓展层面的课程有科技选修课、创新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等,是面向全体学生可自主选择的拓展性科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与科学实践参与素养。拔尖层面的课程主要面向部分拔尖创新人才,如特色书院课程主要面向学森书院、圆明书院的学生,创新研究课程主要面向对科技创新研究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专业发展与实践创新素养。后两个层面的课程主要由校内外教师自主开发和实施。三个层面的课程层层递进,又彼此融通,可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