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启动“教育大脑”建设
发布时间:2019-05-27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人脸识别、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课堂,海淀区正式启动“教育大脑”建设。
2018年12月,教育光缆二期、视讯平台二期项目的建设完成,标志着智慧教育第一阶段发展已基本完成。海淀区结合新的发展需求,制定了《海淀区智慧教育2.0行动计划》,推动智慧教育向2.0时代迈进。
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表示,将逐步建设教育系统感知网,加快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并在“教育大脑”总体框架下对软件服务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云应用模式快速、批量解决学校共性、通用型软件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支撑教育教学和校园管理的各项平台。通过建成“教育大脑”,海淀实现适应性的智慧教学、科学化的智慧管理、协作化的智慧教研和个性化的智慧服务。
区教委副主任屠永永介绍,在2.0时代,海淀区将把握机会,探索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规划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广泛、灵活、智能的教学环境,提供精准化推送服务,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努力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同时,依托已建成的人工智能教学联合实验室,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虚拟现实、物联网技术、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整合,通过软硬件设施支撑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为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广泛、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建立智能交互技术实验室,通过课程、工作坊与竞赛的方式支持教师开展创客活动。建立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总称)创新实验室,加强STEM教育课题学校和实验学校建设,引导学校研发STEM教学资源,建设STEM课程,打造STEM教育示范性学校和培训基地,服务STEM教育交流。建立虚拟航天技术实验室,通过培训实践和应用体验,师生走近航空航天、参与太空科学,提高师生在航空航天特别是科学教育中涉及的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研究能力和科普传播能力。
同时,海淀区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和发展。开展学科教师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制定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中小学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创客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开展各类技术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思维,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截至目前,海淀区教育光缆专网基础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项目两期共计完成342家校级节点单位建设,93家考务网节点建设,共计铺设光缆里程超过927.8公里,实现了全区教育网络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四级联通互动,加强了全区基础网络建设的统筹和引领,统一提高了教育网的出口带宽和学校的接入带宽,更新、增加了必要的网络设备,基本消除“网络孤岛”现象,实现了全区教育网络的统一认证、统一管理,提前布局网络安全统一管理。海淀区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一期建设也已完成,采取区校两级控制、两级认证、市区校三级管理的搭建方式,一期建设完成57所学校(68个校区)教学区域、3122间教室的无线网络覆盖,光缆专网和无线班班通项目一期的完成大大完善了信息化薄弱校的网络基础设施,使全区各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办学条件得到均衡发展。
此外,海淀区还完成了智慧教育视讯平台项目建设,项目两期建设共计完成327个视讯平台校级节点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区教育系统的智慧教育视讯平台体系,实现全区教育系统视频会议、视频通讯和视频应急指挥等应用,并将逐步发展成为集现代化办公、教科研、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络电视等区域教育可视化主干线。
2.0时代,海淀智慧教育将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智能教育,构建服务于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信息化体系,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智慧教育发展路径,推动海淀教育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支撑引领海淀教育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