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生科技节闭幕 中小学生支招首都建设
发布时间:2018-12-03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建设室内微型旱雪场、设立白鹭保护区、建设北京雨燕人工巢箱、招募社区志愿者对空巢老人进行关怀和服务……上周末,北京市中小学生特色科技活动展示暨第三十六届北京学生科技节闭幕式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市78家金鹏科技团带来逾300个科技互动体验项目,并为10个项目颁发了“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
本次活动以“体验、智造、共享”为主题,突出多元展示、互动体验、快乐参与的表现形式。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科学建议奖评选活动共收到科学建议和建言献策3923项,最终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王若兮关于“建设北京旱雪主题公园和室内微型旱雪场助力绿色冬奥及环保冰雪运动”的建议、西城区复兴门外第一小学黄祎涵关于“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绿化条例中禁止损坏绿化行为内容”的建议等10个项目获得“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于铭萱关于“取缔怀沙河流域上游密集养殖区”的建议等10个项目获得“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提名奖”。
“我很喜欢滑雪,但北京市很少有天然降雪,需要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需要大量水资源。通过研究,我发现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就提出要建设旱雪主题公园。”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学生王若兮为此提出了4项具体建议:第一在城市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旱雪主题公园,第二在公园、学校等有条件的市内建设旱雪滑雪场,第三减少人工造雪的使用,第四要广泛宣传绿色冬奥的理念。
学生杨可萌就读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钱学森航天试验班。她和同学一起坚持制作小卫星,创建了小卫星工作室,让自制的“少年梦想一号”卫星成功升空。她说,目前“少年梦想二号”卫星的研制已基本完成,将于不久发射。“我们与专家一起研究、一起排查问题,每一项流程都要做到一丝不苟,容不下一丝大意。在这条科技创新之路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介绍,今年科技节在“科”“普”上都有变化。“其中,科技质量有所提升,每个项目中的科技元素有所提升,学生在提出建议时不仅提出现实中的问题,还会利用科学探究的思路和做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合理建议。一些项目和人工智能有所结合。”王军说,随着活动逐年开展,项目和活动也丰富起来,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培养科学素养的氛围也在逐年改善。市教委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这些都是普及面积有所扩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