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六中学:民俗知识入课堂 学生出任小讲师

发布时间:2018-10-20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邓 菡) 本周三正值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初二多位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宗颖的指导下化身小讲师,将数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汇集整合,为在校师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民俗主题课。
  “几度菊花香,一秋一重阳。”伴随着悠扬的背景乐,8名学生共同演唱了由学生刘博源重新填词的歌曲《一秋一重阳》,开启了此堂重阳主题课。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根源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民间更流传着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有趣传说。学生王梓淇、杨朗、石苗裔等8人联合出演的有关重阳节起源的舞台剧,让这段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全校师生眼前。
  除了剧目形式的演绎,小讲师也没有忘记推介古往今来的名篇佳作。学生刘翼盟讲解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中,感受诗人王维在重阳日抒发对手足兄弟及家乡父老的思念之情;邱缨带来了李清照于重阳节挥笔写就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诗句,感念愁苦思夫之情,读来动人;虞小娱、宋涵凝则从习俗方面入手,为师生普及了插茱萸、赏菊、饮菊及登高远望等节日习俗的由来。
  课程最后,师生观看了6名学生组成的采访小组在校内外进行的社会调查视频。此次的受访对象涵盖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三个年龄群体。采访组成员结合采访心得,从中学生的角度对孝道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校师生纷纷表示,整堂课不仅为大家普及了传统民俗知识,更号召大家注重日常言行,从点滴入手,传承敬老孝亲的美德。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