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民俗园里学做工艺品

发布时间:2018-05-14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先捏一个圆球,做成小水滴的形状,就是孔子的身子,再用两个圆球捏成喇叭花形状就是广袖。”在顺义区河北村民俗文化体验园面塑活动区,授课老师一边教一边演示,来自顺义二中的学生跟着每个步骤学习。这是初中生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到田间地头、博物馆等场所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民俗园园长陶树林介绍,园区每天平均能接待一千多名学生。当天来参观还有顺义四中分校和高丽营中学的学生。除了面塑,学生还可以接触国学、书法、茶艺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面人张第五代传人张会兵说,捏面人技艺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目前已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面塑用糯米粉、面粉和鸡蛋清作为主材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有难度。在每次捏之前,他都会先给学生讲述面塑的历史和孔子的生平事迹,让他们了解更多文化知识。

  顺义二中带队的周老师说,捏面塑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现阶段,初中生实践活动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一学期一次,主要目的是开阔眼界。学生表现可计入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另一类是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进行;还有一类是开放性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历史、地理、政治相关教学内容开展。学生每学期可从网上自选四门课程,机构送课到校一次。后两类活动成绩折合为分数计入中考总成绩。

  顺义二中学生陈鑫雅说,参加这个活动觉得很有意思,既学到了知识,又能修身养性,还深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她之前还在学校学习了关于隐形墨水的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本学期选报了水跃动、全息投影与VR技术等课程。每节课两小时,上完课完成任务单并交给老师,拍照上传后就能获得相应成绩。

  上半年本市共有405家资源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走进自来水科普大讲堂,去森林挑战定向越野,学习当代人民币辨伪、活字印刷、千家诗与插花,还能走近人工智能,了解APEC,“一带一路”会议等知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