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备考 名师为你支招

发布时间:2018-04-01 期号:

 

地理 审视自己 查漏补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教师 宗连杰

  对于如何更好地备考地理,有几点建议:

  首先,考生要结合前期模拟测试,理清《考试说明》中有关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考点;明确地理考试目标,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识别与描述、说明与归纳、分析与应用的目的要求;明确地理学科考试全面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及学科观念的形成。

  其次,要审视自己、自学归纳、查漏补缺。考生要对照《考试说明》中的106个知识点,梳理哪些知识还能记起,哪些已经淡忘,课下做规划,结合《考试说明》的内容主题和内容细目所对应的知识考查点先行分析重点、难点、疑点、注意点及热点问题,查漏补缺,做到心中有数。考生可写成提纲或画出图表,这样在复习时有侧重点。在归纳的基础上,再和老师全面系统总结对照,再次查出漏缺,分析原因,从而完善归纳,透彻理解和掌握好全部基础知识。

  再次,要夯实基础、揣摩例题、举一反三。考生要跟上老师复习的节奏,按正常进度步步为营,打好基础。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全部理解和掌握,不能一知半解。对老师在课堂上练习的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考生要认真研究,学会通过逻辑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理解例题的考点在哪里,可自己试着列举出相似的习题,举一反三。

  最后,准确析图、细读情境、提升能力。地理试题大部分是基于真实情境下的考题,配合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进行考查。考生平时复习训练要迅速、认真读取情境中的语言描述,结合问题圈画出重要的词汇点,然后进行有效作答。考生尽量保证会的一次做对,不返工重做,这样能节省时间做其他试题。

 

 

历史 关注主干 训练能力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教师 韩 丹

  中考历史注重考查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突出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考查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一模”备考中,考生要完成这样几项任务:

守住教科书

  历史考试考查主干知识,考生要重读历史教材。关于重大历史事件,要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与意义(或影响);要关注时代特征,在时代特征下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关注课题、单元题及教科书的目录;具备时空观念,关注地图册并用好教科书上的时间轴、示意图。

  所谓“重证据”和“处理历史信息”,是因为历史学习与考试要求“论从史出”。考生要将历史材料分类进行专门练习,如文字材料、地图、图片和数据等,训练对各种历史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也可将其与同一历史时段其他历史材料综合运用,训练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线索的概括、比较能力。

做好练习题

  对做错的练习题考生要足够重视。考生要建立错题本,在错题归因、反复做的过程中,试着思考命题人通过这道题想要考查什么、这道题还能以什么形式出现。努力将答题思路调节到与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同步,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关注时事热点

  十九大与两会的重要成果、我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新中国的三大制度等问题是今年中考备考要着力关注的问题。今年还是改革开放40周年,考生也要予以高度重视。

 

 

化学 知识建网 复习分层

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 宋晓萌

  首先,考生要根据《考试说明》,制订符合自己、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这是整个复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初三化学知识点相对较少,考点较具体。基础不扎实的考生可先将《考试说明》中需要知道、记住(★)的考点整理出来,归纳知识点,进行简单记忆。如原子构成及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等。需要认识和了解(★★)的考点,要求考生不仅记忆,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要求考生不仅能机械记忆,还要理解道理;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等。《考试说明》要求掌握、运用(★★★)的知识点较少,考生要明确知识的定义和本质。学有余力的考生要总结。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考生要先总结知识点再练习。

  其次,紧扣《考试说明》,落实课本知识。将一轮复习落实在梳理教材上,如将课本中各章节所考化学方程式列出并分类。考生还要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考生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复习,切忌将知识孤立记忆。如将《考试说明》第一部分“微粒构成的物质”建构成知识网络。

  再次,适当摸底测试,了解试卷结构。中考试卷结构稳定,分为三类题型:一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简单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个别题目稍难,一般1至2题。考生要精确把握基本概念。二是填空题,题目难度适中,考查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三是实验题,其中一些题为原型实验或近变实验。对此,考生要认真梳理课本实验,对每种实验的设计原理、现象和结论了如指掌。一些实验题为远变式实验,考查考生对实验装置、原理本质的理解,对实验细节的掌握。考生要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还有一类题为探究类实验。考生首先要了解《考试说明》中对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要求,做些简单实验探究题练习,再提高题目难度,逐步适应。

 

生物 明确目标 回归教材

北京市第九中学分校教师 赵银凤

  针对中考生生物学科“一模”前复习冲刺,有4点建议。

  第一,明确努力目标,增强学习动力。考生要根据生物学习情况制定明确目标,并分阶段制订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每次模拟考试成绩及时调整计划。计划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如每天固定复习时间,结合老师的进度确定每天的复习量。

  第二,优化知识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第一轮地毯式复习结束后,《考试说明》中的知识框架都已搭建起来,但会有一些凌乱和遗忘的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构建更系统的知识体系,即知识间的联系。考生要寻找新的重组方式,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重新编码,用新的“载体”将主干知识重组,构建网络,强化记忆,将已学知识融入到个人记忆和经验体系中,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首先,考生要训练解题技巧。拿到题后认真审题,读懂题干中的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作标记,根据问题指向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答案。其次,解题要注重实效。在练习过程中,不但要能解决问题,还要分析为什么这样解决。再次,注重积累错题。错误涉及的考点暴露了考生复习的盲区,在复习中收集错误、积累错误、整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不但能及时补充知识漏洞,还能提升解题能力。

  第四,回归生物教材,注意答题规范。首先,回归教材。考生要注重教材中的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关系图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将教材中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和规律与试题中的素材相结合,学会观察、分析、处理图表所提供信息,并根据信息处理生物学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提升探究、提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其次,阅读教材可帮助考生规范答题,学会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对答题能力的要求。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